海關搗粉嶺冰毒倉檢1.4億元貨拘2男 揭跨國毒販擬本地煉毒後外銷

撰文:凌逸德
出版:更新:

海關搗破粉嶺坪輋大型臨時鐵皮屋毒品倉,成功瓦解一個跨國販毒集團,檢獲從墨西哥來,以辣椒醬偽裝的 264 公斤的懷疑液態冰毒、350公斤懷疑化學品及一批懷疑製毒工具,案中毒品總值1.4億元。海關相信團夥打算轉移貨物,於市區工廈內設置煉毒工場,遂採取執法行動,以「販運危險藥物」罪,拘捕1名29歲本地男子和50歲外籍男子,案件將於後日(20日)在粉嶺裁判法院提堂。海關表示,這次在市內找到大批毒品,甚至發現有人在本地提煉,近年實屬少見,相信毒販擬將部分成品出口到外地,幸海關及時偵破,檢獲毒品至今仍未流出市面。

海關毒品調查科高級監督黃浩然及海關毒品調查科毒品調查第二組指揮官郭俊雅與檢獲的懷疑冰毒,涉案人士以辣椒醬作偽裝。(陳浩然攝)

以辣椒醬掩人耳目 日用品和流通工業用化學品足建煉毒工場

今年5月,海關毒品調查科人員經過情報分析和深入調查,鎖定一個位於粉嶺坪輋的流動倉庫,懷疑有人利用倉庫作毒品的臨時儲存點,裡面藏有大批冰毒和煉毒工具。同月29日,海關人員認為時機成熟,突擊檢查貨倉,發現合共有60箱標示為辣椒醬的貨物,發現720枝包裝和招紙與市面上的「辣椒醬」,但其實「辣椒醬」的顏色和密度有異,經快速毒品測試,液體對冰毒呈陽性反應。經過點算後,720枝當中有264支,懷疑含有毒品,合共有264公斤的懷疑液體冰毒。

毒品調查第二組指揮官郭俊雅續指,案中作掩飾用的辣椒醬牌子在香港並不常見。不論真正或假冒的辣椒醬,封口和包裝皆完好無缺,但兩者顏色有著顯著差別,真正的辣椒醬為橙色、偽裝的辣椒醬像琥珀色,貌似魚露。真正的辣椒醬每支重量是均重1公斤,偽裝辣椒醬則有些微差別。

行動中,海關檢獲以辣椒醬偽裝的264公斤懷疑冰毒。(陳浩然攝)

海關毒品調查科高級監督黃浩然表示,該集團打算在香港設立一個大型煉毒工廠,海關搜獲有14包、共重超過350公斤,用於製毒的化學品 ,包括28公升極易燃的丙酮、350公斤高腐蝕性的氫氧化鈉、以及10公升鹽酸等危險品。關員檢獲的數量,已超過工業儲存豁免量,稍不慎處理,將化學品置於潮濕或者密閉環境,可構成火災甚至爆炸。

關員在倉庫現場以拉曼光譜儀作測試,初步檢定該批貨品為冰毒,當時亦檢獲一批日用品,包括1個橡膜、2部抽風機、4部電磁爐、空氣清新機、大型保溫箱、煮食爐具、膠盤、膠杯、攪拌機、手套、試紙(Ph Paper);還有,7個分別是紅色和藍色,一般用來裝廚餘或垃圾的大型垃圾桶 、4支相信是用來攪拌用途的地拖木棍。而集齊這批日用品後,可設立一個大規模的煉毒工場。

海關展示行動中檢獲懷疑用於製毒的化學品。(香港海關Facebook截圖)

粉嶺鐵皮屋做中轉倉 伺機運出市區工廈提煉

海關調查發現,涉案的鐵皮倉庫由3月起租用,位置偏僻,相信不法分子用作中轉儲存站,將冰毒及工具「過冷河」,以求掩人耳目、逃避執法人員。倉庫設備非常簡陋,沒有特別安全設備和通風設施,外圍是由鐵皮搭成。搜查當天為大雨過後,地下充斥積水。海關表示,在該環境下儲存大量化學品,會對公眾構成十分大隱憂。

海關又指,調查相信,有海外毒販來港聯同本地毒販,在時機成熟時,轉移冰毒和工具到較早前租用一個工業單位,再設立煉毒工廠。海關成功鎖定被捕2人身份後,把握時機,採取執法行動拘捕他們。調查仍然在進行當中,海關不排除有更多人會被捕。

海關相信不法分子會將部分成品出口到外地,以謀取更大的利潤,惟暫時海關還未掌握毒品流向,仍在重點調查。是次行動已及時阻止大量冰毒由液體轉化為固體,檢獲毒品至今仍未流出市面。

行動中,海關檢獲的懷疑液態冰毒。(陳浩然攝)

「冰毒大國」墨西哥 頻頻走私到港

經過調查,該批毒品來自墨西哥,近年來冰毒的主要來源地。過去兩年,海關在墨西哥出口的貨物檢獲為數不少冰毒,毒販利用不同的走私方法冰毒,包括假裝椰子水、貝殼,混入變壓器、人造皮革等貨物裡。這些冰毒往往在物流鏈裡,已被海關截獲。至於這次在市內找到大批的毒品,甚至發現有人在本地提煉,近年實屬少見。

海關打擊任何類型的販毒活動都不遺餘力,無論在邊境或者是市內的執法。就算毒販以自以為「精明」的物流方式走私或「高明」的手法隱藏這些毒品,都會徒勞無功,結果皆難逃海關偵查。

行動中,海關檢獲用於煉毒的「日用品」。(陳浩然攝)
+6

海關﹕提煉冰毒過程危險 猶如巨型計時炸彈

雖然販毒集團運作非常細密,由進口液態冰毒、挑選儲存地點、物流,都經過周詳部署,但最後煉毒工廠尚未正式投入生產之前,已遭識破。海關要特別指出,提煉液態冰毒成為固體狀態的化學過程相當危險,若不法分子在市內設立煉毒工廠的話,猶如一個巨型計時炸彈,嚴重威脅市民安全。

國外新聞也曾報導過,有關於毒販製「冰」期間,不小心引發火災、爆炸,以致人命傷亡。海關相信不法分子十分清楚煉毒的過程和該批化學品的危險性,不法分子懂得購置保護工具,包括手套等等,在處理毒品時保護自己,但忽略和罔顧公眾安全、行為所構成的潛在傷害,十分之不負責任。

案中檢獲的相當數量的化學品,相信該由專門的供應商供應,海關呼籲有關業界,若發現可疑人士購物大量相關化學品,都應該主動向海關提供線索;製毒過程會釋放刺鼻氣味,若市民聞到尤其帶有酸性的刺鼻氣味,應提高警覺。有任何懷疑時,都應該即時舉報。面對不同販毒罪行,海關除加強口岸和市內的執法,也會繼續與本地和海外的執法單位和物流業界保持緊密聯繫,在源頭打擊販毒活動,配合財富調查,追蹤販毒集團資金流向。海關也會針對部署毒品走私趨勢,適時與內地和海外的執法單位採取聯合行動,提升執法成效。

海關重申,根據《危險藥物條例》,販運危險藥物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00萬元及終身監禁。

市民可致電海關24小時熱線2545 6182,或透過舉報罪案專用電郵帳戶(crimereport@customs.gov.hk)或網上表格(eform.cefs.gov.hk/form/ced002)舉報懷疑販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