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需要一份改革治理的政綱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上星期三(4月13日)呈交786個選舉委員會委員提名,成為截止報名之前唯一成功達到2022年行政長官選舉門檻的參選人。李家超早前透露自己和團隊正在努力撰寫政綱,將會聆聽和參考各界選委的意見,但因時間有限未必能夠仔細準備,又強調日後成品就算有未涵蓋的部份,亦不代表他沒留意相關議題。競選辦主任譚耀宗承認李家超的政綱最快月底才能出爐,亦預告內容未必可以寫得鉅細無遺,不過箇中政策措施應該能夠擔保在當選後「言在必行」。

《香港01》作為倡議型媒體,一直呼喊「是時候改變了」,對政府提出積極社會改革的倡議。隨着下任行政長官即將產生,我們更加期望、甚至乎是強烈要求他展開治理改革,將他的治港愛國者「五有」——有格局、有情懷、有擔當、有本領、有作為——用在帶領香港翻開新一頁之上。李家超日前表示傾向依現屆政府的建議重組政府架構後,立法會多個黨派亦支持在換屆前便完成重組,目前可謂萬事俱備,只欠良好的政綱及有效的落實。

讓市民安居是房屋政策重中之重,運用法定權力徵收私人土地,乃是最快速解決土地供應短缺的選項,也最符合「以目標為結果」的施政方向。

補足房地供應短期有方

李家超提交報名表格後第一場交流會已邀請了40名具備相關經驗人士深切討論土地房屋問題。事後李家超認為與會者所言普遍針對解決中期、長期供應,故此暫時沒聽到任何切實可行的短期方案,歡迎他們未來隨時能再提供「短期或即時解決房屋供應」的建議。

我們認為運用法定權力徵收私人土地,乃是最快速解決土地供應短缺的選項,也最符合李家超自言的「以目標為結果」施政方向。雖然林鄭月娥政府一度接納這個建議,並於2019年《施政報告》提出擴大運用《收回土地條例》獲取發展公營房屋的土地,可是對上一次引用該條例其實已經在九個月前,而且在此期間還有個別位於古洞北的私人地段,竟然在被當局用「公共用途」名義收回後轉批私人物業發展,不難見得《收回土地條例》案對現屆港府來說可謂是接近無疾而終。下任行政長官若能毅然改革使用手中公權力的模式,針對有關工作訂立須嚴格遵守的績效指標,藉此取回發展土地主導地位,絕對有助短期解決房屋供應。

我們理解社會可能擔憂廣泛收地對私有產權造成衝擊,尤其香港回歸將踏入「五十年不變」一半的二十五周年,土地契約的2047年批租期限亦幾次引起討論。如果日後特區政府不希望對物業權益制度帶來太大震盪,那麼無妨考慮別闢蹊徑設立一家公營企業,透過市場機制程序按照合適價格跟土地持有者進行交易,然後才將有關地段拿去發展公營房屋,這方案的可行性有早年九廣鐵路公司作參照。再者,正如李家超早前向記者指出諸多方案無法短期解決房地供應不足,原因在於涉及「提供土地」、「建築問題」兩個環節,這家建議新設立的機構甚至可以兼理後續建造房屋工作,如此便能進一步加快同時應對它們的效率。

基層勞工權益欠缺充分保障是香港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爭取配合落實取消「對沖」安排的「積金易」平台如期在2025年建成以至提早竣工。

保障基層權益尤需落力

房地供應短缺之外,大多數基層勞工權益欠缺充分保障也是香港亟待解決的問題。李家超上星期走訪各個界別的政黨和團體,當中個別人士趁機呼籲將正在審議的取消強積金「對沖」法案拖延下去,但其後李家超還是宣稱對現屆政府的相關工作表示認同,似乎反映他有意延續保障本港勞工的改革。我們期望他若順利當選仍能維持此一理念,爭取配合落實取消「對沖」安排的「積金易」平台如期在2025年建成以至提早竣工,並且檢視《僱傭條例》從2003年起規定就未變過的遣散費與長期服務金39萬元限制有否上調空間,這樣方能更快捷、更有效率地得到保障勞工的成果。

另一方面,在李家超競選團隊舉辦的勞工界選委網上交流會上,一些委員向他傳達希望下任行政長官檢討最低工資及設立標準工時的意見,兩項無疑都屬於《香港01》與許多僱員極為關注的議題。我們在幾年前就開始倡議逐步調升法定最低工資去到較高的水平,以及要求將「兩年一檢」縮減為「一年一檢」,豈料等到去年反而迎來《最低工資條例》實施以來首次凍薪。至於標準工時立法一事更在討論良久後被現屆政府推翻,改為制訂不帶法律約束力的11份行業性工時指引了事,這些文件至今還要尚無一份實際擬畢!以上這些情況,絕對不應該在一名保障勞工的管治者眼下再次出現。

同樣姍姍來遲的還有對失業或就業不足人士的保障,政府統計處於3月中聲稱失業人數與就業不足人數分別為15.8萬人及8.7萬人,只是當局後來推出「臨時失業支援」計劃合計卻收到高達47萬宗申請。即使撇除魚目混珠或不符資格者,彼此落差依然足以顯示政府太低估失業問題的嚴重程度。下任行政長官最好把握今次推行「臨時失業支援」計劃的經驗和機會,研究如何將它轉化為一種恆常性失業救濟措施。此外,放眼世界其他地區,新冠疫情正促使愈來愈多人認真反思「全民基本收入」改革的選項,香港起碼得正視相關政策背後的社會需要及原則,甚至是研究其財政可行性及經濟好處,而非以近乎置若罔聞的態度看待。

香港社會弊病叢生,亟需一場全盤變革,經濟產業結構單一與社會缺乏流動性,都是長年失治遺留給下任行政長官的嚴峻挑戰。

遺留多樣挑戰均須拆解

李家超被指不算熟稔經濟民生事務,然而他肯定擅長的保安領域裏一樣有不少工作等待完成。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莫過於《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李家超本人在保安局局長、政務司司長任內便屢次重申立法是本港憲制責任,辭職競選期間更稱這會是他優先跟進的項目。無奈礙於疫情阻滯緣故,現屆政府未能順利展開立法諮詢工作,此項任務很大機會又要拖至下屆政府處理。法律界選委、《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曾經就此向李家超提出,可以斟量利用2003年既有《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作為立法基礎,《香港01》認為這個建議十分值得採納。下屆政府須於兼顧廣泛諮詢的前提下,爭取一年內完成這項延宕太久的工作。

香港社會弊病明顯遠遠不止於前述幾項問題,亟需一場全盤變革。舉凡新一波疫情揭示的安老、醫護人手不足與社區組織能力低下,乃至本地國情教育偏差與永久居民制度造成的國民身份認同薄弱,以及經濟產業結構單一與社會缺乏流動性,全部都是長年失治遺留給下任行政長官的嚴峻挑戰。有着這一大堆困難需要拆解,接手管治這個千瘡百孔的地方對於任何人來說均非易事。李家超自言決定參選出於「承擔歷史使命,與社會各界及香港廣大的市民一齊推動香港向前」,我們殷切期盼他能履行此一承諾,透過大刀闊斧的改革來引導香港走回繁榮發展的正軌大道上。

敬請留意2022年4月19日出版的第313期《香港01》電子周報。你亦可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