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香港需要及早見到改革的曙光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香港的新冠疫情雖然逐步回落,但累計病歿人數已經超過七千。經此一役,香港元氣大傷,不少夫妻痛失高堂,商戶食肆無奈結業,小市民手停口停,對政府的失望和憤怒早已經是不分政治立場。即使第五波疫情有望結束,政府已拋出社會復常路線圖,香港人對前路也沒有感到多少希望。在此堪稱萬念俱灰之際,特首選舉提名期將於下周日開始,新任特首一個多月之後誕生,我們期待新一屆政府可以凝聚心力,不但引領香港社會團結走出疫情,更要堅持香港人共同利益、推動全面改革、建設積極「一國兩制」、鞏固高度自治。

事實上,若不是第五波疫情爆發,本周日(27日)原定是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的大日子。經過多年的折騰,加上中央強勢主導立法會選舉,估計在中央有更明確的指向之前,不會有多少人自動請纓爭取出任特首之職。我們相信中央樂見香港早日展開改革,而不是讓這幾年的落魄和折騰多延續一天。中央大可更主動鼓勵那些「有情懷、有格局、有擔當、有本領、有作為」的愛國者迎難而上,參與籌建新一任政府,盡快翻過社會撕裂、人心不穩的這一頁。

改革是香港最需要又最缺乏的集體意識。(美聯社)

改革是香港的唯一議程

「改革」是《香港01》的關鍵詞,是我們的倡議核心,也是我們認為香港最需要同時又是最缺乏的集體意識。沒有改革就不會進步。事實上,古今中外每一個社會同樣面對保守與進步的掙扎,從英國的輝格黨與托利黨、法國大革命的左派與右派到晚清中國的維新派與革命派之爭,都是在穩中求變與激烈變革之間拉扯。進步主義的最激進表現是革命,但這也同時是危險的,有人利用「革命」之名行叛逆之實,它是我們所堅決否定的香港歧途。但這不代表香港不需要一場激烈的改革。恰恰因為香港缺乏改革,延續了不公的經濟結構,社會缺乏流動性,既得利益與弱勢群體的矛盾尖銳,才會令一代年輕人因而誤入歧途。徹底改革愈遲發生,躁動不安只會愈益嚴重,矛盾因為一個法案或者一次疫情便大爆發。

香港人很愛提及殖民地時期的港督麥理浩,他透過廣建公屋、開拓新市鎮、成立廉政公署等全方位改革,將香港從六十年代的社會矛盾和騷亂中改變過來。1978年鄧小平否定兩個凡是,並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更是從根本地扭轉了中國的發展軌迹。任何的全面改革必然有着迫切的時代需要,但也需要一個能夠解放思想、決心糾偏的改革者才能展開以至落實到底。不論是殖民城市還是廣袤大國,是西方還是東方,同樣需要改革者來打破惡性循環,擺脫問題軌迹。

我們作為倡議改革、解放思想的媒體,在2017年的特首選舉中已曾表達這樣的期許,可惜這一屆政府令改革落空。2018年土地大辯論之後應有的住房改革無疾而終,就強積金對沖、標準工時立法等承諾口惠而實不至。我們以為改革社會、關懷弱勢、為市民安居樂業而奮鬥是毋庸贅言的從政理念,是官場老驥必然具備的原則和情操,事實卻證明我們錯了。

如果不是中央最後強勢出手,不知道疫情會傷害香港到什麼地步?(美聯社)

刀刃向內才能重構治理能力

及至第五波疫情大爆發,檢測能力遲遲沒有趕得上現實需要,勞工及福利局沒有為安老院舍制訂有效的預案,食物及衞生局任由公立醫院超負荷,患者露宿風餐。說到底,這不就是因為政府對弱勢群體生命健康沒有足夠的尊重,也沒有及早革除官僚作風,急人民之所急嗎?如果不是中央最後強勢出手,不知道疫情會傷害香港到什麼地步,內地會因為香港疫情的溢出承受多少消極影響。

政府不但沒有改革香港社會的魄力,也沒有刀刃向內、自我改革的意識。結果深層次結構矛盾沿着過往的軌迹日益惡化,甚至「一國兩制」此香港立足的根基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並反過來加深特區政府的管治困難。當中央要一再出手穩定香港大局,「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意便被認為未能發揮到最好,甚至有人以為已經是或者寧願是「一國一制」。我們常說「五十年不變」是個偽命題,「一國兩制」只要行得好,「五十年」以後亦會不變。但這個道理亦意味「一國兩制」要確保不變,香港政府的管治首先必須要變。

如果香港政府缺乏刀刃向內的改革,深層次結構矛盾便可能以其他形式、因為各種原因、在任何一天而引爆。奢想香港還可以「守」下去的人,只是在引領這個城市陷入失治的惡性循環。香港需要一個有改革意識以及有改革能力的新領袖,挺身而出接過燙手山芋。

現屆政府要做的,就是確保第五波疫情如期結束,不要對政府換屆造成阻礙。(美聯社)

2022年要成為香港的分水嶺

毫無疑問,在第五波疫情尚未結束的今天,任何人不論是宣布參選特首,或是公布改革藍圖,都是不容易的。特首近日多次被問及會否連任的問題,也一再重申當下只專注做好抗疫工作,對此問題不會回應。然而,隨着第五波疫情正逐漸回落,政府上星期亦公布了香港分三個階段走向復常的路線圖,特首選舉的提名期可料將會如期在下星期日展開,下任特首已經是無可避免的話題。更何況當政圈眾說紛紜、群龍無首,社會充滿焦慮的時候,展開對下屆政府該怎樣改革的討論,正好能給予社會重拾盼望,看見曙光。

眾所周知,今年的7月1日將是香港回歸廿五周年的大日子,不只特區政府將會隆重其事,相信中央政府也非常重視。但要令這個日子變得更加有現實意義,它便更應該象徵着香港檢討經驗、重新出發的階段轉變。在歷史發展之中,一些年份常常有着分水嶺,就好似1978年之於中國、1989年之於歐洲般,2022年對於香港肯定也將會有着不一樣的意義。新特首、新政府的誕生,「一國兩制」的重整旗鼓,也會令到此時此刻已心如止水的香港人對於7月1日重新期待。

至於現屆政府要做的,就是確保第五波疫情如期結束,不要對政府換屆造成阻礙。縱然我們對諸多防疫抗疫政策都不盡同意,但畢竟特首已經作出了她的選擇,現在就必須做好當前本份,心無旁騖地抗疫防疫,確保疫苗接種、醫療床位、藥物供應等措施到位及達標。如果第五波疫情能夠在本屆政府餘下三個月的任期內結束,以及有效的中長期防禦機制能得到確立,估計大家都會覺得這已經是不幸中之大幸。

敬請留意2022年3月28日出版的第310期《香港01》電子周報。你亦可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