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政府責在迎難而上 大敵當前無閒消沉
受變種新冠病毒Omicron衝擊,香港本地每日確診個案數字近日增至數以千計。不管特區政府官員願意公開承認與否,這一波疫情持續了逾一個月,到達失控境地已是既成事實。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曾經自詡防疫策略能夠做到「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今天現實情況卻是「既防不了外部輸入、亦防不了內部擴散」。就在這個時候,國務院港澳辦公開表示中央高度關注疫情對香港市民安全健康、經濟民生帶來嚴重衝擊,並且召集香港與內地政府官員、專家共同研究制定和實施防疫政策措施,其實也從一個側面宣告了港府無法獨力解決疫情的窘態。
平情而論,今屆政府上任以來遭遇多次前所未見的考驗,先有2018年的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後有2019年修訂《逃犯條例》激發社會運動,再接着則是延續至今的幾波新冠肺炎疫情。單屆五年任期的政府要克服這麼多的考驗,本身便屬於格外艱難的挑戰。最新一波疫情在本屆政府卸任之前幾個月爆發,可謂禍不單行。然而變種病毒疫情來得比其他地區為晚,去年更有好幾個月出現本地確診個案「清零」局面,也等如說港府官員早可以趁那段時間為後續爆發制定應變方案。
抗疫應變方案錯漏百出
不過,觀乎日前由政府祭出的各項應對措施,實際效果錯漏百出。就以政府聲稱要集中力量進行的指明地方強制檢測為例,由於疫情擴散使得受檢人士數目愈來愈多,當局卻未開放提供足夠的檢測站讓市民去接受取樣,導致多個檢測站均出現排隊人龍,其間輪候者罕有能真正維持彼此1.5米的社交距離,有市民還被迫轉赴較少指明地方的其他分區檢測站,如此安排形同讓抗疫措施起了反效果,社會上的怨氣更是沸騰。
另外,政府派發快速測試包來鼓勵市民「願檢盡檢」,可能想借此應對坊間關於全民檢測的建議,卻未有想清楚在分配檢測包後應該如何作出後續跟進。官員原先叫初步檢測結果呈陽性的人自行前往醫院急症室再進行複檢,等待過程動輒需要花費幾個小時之多;其後他們還要呼籲市民乘搭計程車一類「點對點」交通工具,結果引來眾多自我檢測者和的士司機強烈不滿。到公立醫院急症室面臨龐大壓力,當局竟又要求病症輕微者改向家庭醫生或其他私營醫療服務求助,忽略這樣可能令疫情在多數沒有隔離空間的普通診所進一步擴散開來。
政府上述抗疫措施執行不善,開始反過來造成社會上一些不穩定的元素。輪候取樣者的人數眾多,於是很快有「排隊黨」應運而生,公然取酬代為排隊;及後部份檢測中心設置派籌機來疏導人流,則是引來了「炒籌黨」轉售籌號圖利,另外亦懷疑有人偽造假籌魚目混珠。至於大圍新翠邨檢測站堅持準時落閘關門,漠視場外當時尚有大量居民在寒夜中站立苦候,最後招致小規模的警民衝突,相信足以提醒政府社會民怨已經到達了臨界點,隨時發生像加拿大貨車司機反疫苗示威癱瘓首都那樣的情況。
未雨綢繆才能克服難題
急忙推出各種抗疫政策,政府官員可能自覺已迅速應變,前線人員更加肯定是疲於奔命,可惜對遏止疫情的作用似乎仍是相當有限。這一方面在於官員未能把握時機先行做好準備,沒有預想過圍堵無效、疫情失控的情況。另一方面,也有昔日失治遺留下來的遠因。經歷了過去幾年的管治失序之後,政府威信低得無從服人,致使不少市民拒絕接受官員任何關於接種疫苗或社交距離措施的解釋。昔日深層次矛盾釀成社會貧富懸殊與缺乏流動性,也影響到個別激進人士寧可放任疫情持續下去。
當人民的生活直接受到影響,他們對政府的感受或者看法往往是最強烈的。官員在記者會上說再多的話,都不會安撫到市民在檢測站外輪候三數小時的鼓譟情緒;當局列舉再多的應對措施,都彌補不了市民在街市買不到菜的不安感覺。結果就是政府一方面好像做了很多事情,但另一方面在社會上卻得不到多少認同,甚至不分政治光譜是黃是藍,也在埋怨特首領導無方,抗疫不力,弄得民不聊生。
社會輿論近來紛紛就着如何補救抗疫不足獻計建言,像是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根據模型推算倡議倣效內地「封城」做法,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則主張透過「逆向隔離」來保護高危群組和騰空設施。社會上愈是眾聲喧嘩,七嘴八舌,政府官員愈不能自亂陣腳,也不可以意志消沉。古人有云:「善為政者,知一事之不可闕也,故無物而不備;知一是之不可失也,故眾非與之共得。」這些方案各有好壞、互有長短,特區政府管治班子必須立即全方位考量彼此可行性,並且找出最適合香港現況的選項,更重要是預早準確在不同模式之間的切換應變,防止這一波疫情初期的抗疫亂象再度上演,平白增加市民的染疫和死亡風險。
應屆政府再臨一次大考
若說市民已經出現抗疫疲勞,或許本屆政府經歷四年半種種挑戰後,或多或少也有管治疲勞,而且這次考題的難度絕對不下於過去幾次,作答時間也較以往緊張得多。但政府存在意義本身就是要應付挑戰、迎難而上,更何況一屆政府五年任期說短不短,其間出現不只一次的重大挑戰並不令人意外。看前任幾屆行政長官,董建華考過東亞金融風暴、「禽流感」與「沙士」,曾蔭權考過環球金融海嘯與「豬流感」,梁振英考過「佔領中環」與旺角騷亂,三人成績大致中規中矩、不過不失。相比之下,林鄭月娥早於反修例運動裏頭摔了一跤,或許她以為2020年起政局整頓是一次好成績,可是箇中多少屬其自己作為,多少歸功中央能力,大家心中有數。
新冠疫情是當前世界各地領袖共同面對的考卷。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中在北京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時,談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非限於一時一事、一國一域,世界各地人民都在共同關心要如何戰勝疫情與建設疫後世界。綜觀作答同一份考卷的其他地方,中國無疑已經考好了這次試,順利抑制了新冠疫情的擴散;多個歐美西方國家還在答卷,惟其人民並非見得完全滿意,客觀來看更是出現大量死者。
香港的第五波疫情相信未到高峰,沒有人知道最終情況會是怎樣。林鄭月娥政府如果能在這次大考中考得好一點,或許也是勉強執個「尾彩」。來屆行政長官選舉提名期在下星期日便要開始,就算她是無意連任,相信也會想為港人多少留點美好回憶,不應將處於水深火熱的疫情像燙手山芋般交給下屆政府;若她打算競逐連任,就更需要立刻把第五波疫情處理好,否則遑談繼續有效管治香港。
敬請留意2022年2月14日出版的第304期《香港01》電子周報。你亦可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