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拜登就任百廢待舉 修補撕裂須知民欲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大選經歷多月的紛擾,政權終於順利交接。上周三(1月20日),拜登在兩周前發生騷亂衝擊的國會山莊前,在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茨(John Roberts)、三名前總統及國會兩黨領袖等見證下,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在特朗普的四年瘋狂後,美國仍深受新冠疫情肆虐,每天的死亡人數甚至超過四千,經濟疲敝,百廢待舉,失業率高企,拜登的上台為美國人帶來一絲希望及期許。然而,此位在華盛頓打滾近半世紀的美國史上最年長總統,能為國家帶來改變嗎?

身為天主教徒的拜登,上任後第一份演說極具宗教色彩。他語重深長地告誡國人拋開怨忿和仇恨,團結一致走出當前困局。他引述《聖經》經文「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勉勵國民咬緊牙關,又引用聖人奧古斯丁的遺訓,提出機遇、安全、自由、尊嚴、尊重、榮譽、真理等美國人共同珍愛的價值,希望以此重建國人之間的互信和團結,維護美國的民主體制。

拜登的演講不忘激發國民的民族情緒,就好像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強調的新教倫理精神,美國人要以勞動來榮耀上帝。「世紀以來的勞動及禱告帶領我們到此。我們的遺產為何?我們的後代又將怎樣說?當我時日已盡時,我在心坎中知道,美國啊美國,我已為你獻出我的最好。」四百年前歐洲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越洋來到新大陸,尋找新生活和宗教自由,當中所代表的堅忍、謙卑、寬容精神貫穿着拜登通篇演說,或許這就是他用「美國夢」對國民的情感號召。

拜登在演說中如此形容自己的父輩:他們那一代美國人每晚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滿腦子都在想如何保住醫保、償還按揭貸款,又為家人及未來憂心。拜登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製造業及煤礦重鎮斯克蘭頓(Scranton)的中下階層家庭,憑着個人努力考取律師資格,並以最年輕參議員身份晉身國會,這就是「美國夢」的真實寫照。但半世紀後,其家鄉竟成為競爭最激烈的搖擺州份,昔日繁華的工業重鎮淪為鐵鏽地帶,不滿的勞工階層紛紛轉投特朗普。

參與了衝擊國會鬧劇的示威者格里森(Kevin Greeson)在騷亂現場心臟病發,但十二年前,他從阿拉巴馬州家鄉穿州過省到華盛頓,為的是參與奧巴馬及拜登的就職典禮。格里森曾為汽車廠工人及工會領袖,更視奧巴馬為偶像,但在全球化下,當地工業日漸萎縮,其工廠於多年前倒閉,格里森之後逐漸變得激進,加入了支持特朗普的行列,更深信選舉舞弊而到國會示威,最終命喪國會山莊。

三位前總統克林頓、喬治布殊及奧巴馬同場,為拜登送上祝福。(美聯社)

統治精英與社會脫節 低下階層缺安全尊嚴

拜登家鄉斯克蘭頓及格里森的例子,反映美國過去數十年經濟去工業化和不斷金融化的結果。單是過去二十年,美國便流失近400萬個製造業職位到中國,低學歷勞工階層向上流動的社會階梯不復存在。而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下賺盡紅利的美國跨國企業,倒過來以源源不絕的政治獻金注入美國政治,政府政策愈趨向商界傾斜,統治精英與社會底層的貧苦大眾日漸脫節,無怪乎以「美國優先」經濟民族主義及反建制民粹語言掛帥的特朗普順勢而起。

經歷如此分化撕裂的四年後,拜登一再強調要和解及團結,但當他提出機遇、安全、自由、尊嚴、尊重、榮譽、真理等看似是美國人的共同價值時,國民會否有同樣的使命感?美國中產階級急速萎縮,昔日機遇處處的「美國夢」不再,在資產階級精英及自由派的文化霸權下,低學歷白人基層不再受主流社會尊重,更被視為失敗者、未開化的鄉民、種族主義者,甚至被民主黨的希拉里斥為社會渣滓。

另一邊廂,美國不久前才爆發全國性的黑人民權示威,其激進程度跟上述低學歷白人基層的騷亂毫無分別。黑奴解放至今已有百多年,廢除種族隔離的《民權法案》簽署至今亦將近六十年,黑人在社會中依然飽受不平等對待。由於經濟條件的差異,黑人在新冠疫情下染疫致死的比率比總體人口高五成。少數族裔既要擔心在街上隨時遭警察槍殺,又要承受比白人更易染疫死亡的風險,他們對安全或尊嚴會有同感嗎?

不少美國人怪責社交媒體讓他們變得激進,卻記不起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有線新聞頻道出現、電視新聞成為全天候的宣傳機器,已開始激化自由、保守兩派的對立。同期,共和黨在眾議院議長金里奇(Newt Gingrich)領導下,發起一場保守派革命,以敵我矛盾的語言、威脅政府停擺的手段,加劇國會黨爭。美國政客不是攻擊政敵以鞏固票源,便是以空洞的口號取悅選民,奧巴馬承諾的改變沒有發生,使得如格里森等忠實支持者一再失望。而特朗普利用社交媒體散播另類「真相」及陰謀論,亦使格里森等支持者更趨激進,令美國更為撕裂。

在此背景下,除了精英階層、富有人家、連鎖企業之外,美國的普羅大眾又如何感受到拜登口中的機遇、安全、自由、尊嚴、尊重、榮譽、真理?如果沒有這些感受,團結美國人的土壤及基礎又何在?最新民調顯示,有五成四美國人認為國內其他人對自己生活方式構成最大威脅,比起兩成人認為的大財團、一成七認為的自然災害及病毒、不及一成的外敵威脅都要高。當美國人高度互不信任時,拜登如何尋找長治久安的路徑?

當美國人高度互不信任時,拜登如何尋找長治久安的路徑?(路透社)

逾萬億方案小修小補 僅口號難解結構困局

經過數十年統治精英管治的失敗,重拾美國人對美國政府甚至民主體制的信任,把國家從分裂的邊緣挽回,當然不能再依賴敵我分明的鬥爭語言。雖然拜登在演說中多次宣稱,要做一個全美國人的總統,會為不論是支持者還是反對者而奮鬥,但如果他在少數族裔的種族平權及警政改革、境內逾千萬名奉公守法的逾期居留者的入籍問題、金融資本及科技巨企的經濟霸權、政治獻金及財團干政等議題上無所作為,這些漂亮承諾都只會再次變成空談。

美國亟需的種種改革斷非一時三刻可達成,拜登的首要任務自然是應對疫情及經濟危機。他還未宣誓便已推出1.9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方案,是助國民重返正軌的第一步,但方案顯然是針對眼前的問題,完全無法改變結構困局,包括扭轉失業和龐大基層人民的低工資困局等。當逾千萬人失業、數百萬人面臨被強迫遷出家園之際,共和黨卻發出財政緊絀的警告,彷彿他們批准特朗普為企業大幅減稅時,不存在財政緊絀的憂慮。美國政治看來並沒有因為過去四年的瘋狂而發生改變。

「1.9萬億方案」看似龐大,卻都花在小修小補的措施上。就像解決失業問題的最佳辦法應是創造高薪就業職位,但拜登政府只有口號式的呼籲,至今尚未提出任何具體政策,即使將出任財長的耶倫也只一筆帶過。再以拜登多次提出通過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綠色產業為例,更多是以生態環保的視角對待。作為擁有逾三億人口的大國,若無法克服金融業對工業資金的搶佔,全面重建高增值製造業,美國的經濟結構不會發生根本轉變。當全球自動化潮流勢不可擋,傳統勞動型產業已成為中國要超越的結構,美國的挑戰更是可想而知。

拜登應該意識到今天的美國不能只是回到其父輩的時代,美國人面對的困境,不會單靠提出堅忍及謙卑寬容的精神,借宗教力量就可以撫平哀痛、不安、恐懼、怨忿。拜登亦須審視為什麼共和黨和民主黨輪流執政幾十年,但人民的生活卻不斷惡化,社會衝突未見平息,經濟結構的積弊從來沒有被糾正,重建社會階梯至今還看不見,連曾經引以為傲的中產階級亦逐步消失。當美國人從疫情恢復過來,應該反思自己的國家究竟發生了什麼問題,如果還是以傲慢的目光看待世界,將衰敗的緣由推卸給別人,美國只會繼續沉淪。一個懂得反思和包容的國家才能夠重新振作,一個懂得學習和拒絕傲慢的民族才有機會真正偉大。任何政治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讓人民獲得幸福,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敬請留意1月25日出版的第250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你亦可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