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打破「常識」的2020年 以改革的心再造未來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2020年不只在年份的線性維度上承接2019年,有不少重要事件也是接續去年的事態發展而來。像去年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在今年擴散全球,香港人戴了一整年口罩;經濟活動因騷亂和疫情而大幅減少,無薪假和失業成為了一部份人的現實和另一部份人的憂慮;起於去年的反修例風波因為《港區國安法》落實而止息,中央政府雷厲風行地恢復了社會秩序和政權穩定⋯⋯不論是疫症、經濟衰退抑或政局變化,這一年打破了很多人的「常識」,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各樣的「新常態」。但「常識」之所以被打破,其實是因為它們可能只是一隅之見,甚至只是一些美好想像,我們習以為常,才誤將它們當成真理。

香港社會向來奉「小政府、大市場」原則為圭臬,深信政府不應該干預市場,市場自會運作得好,甚至認為政府是萬惡之源,是壓制自由的怪物。然而,1月下旬新冠病毒傳入香港,口罩隨即被搶購一空,甚至出現千元一盒的炒風,較正常市價高出十倍。怨聲載道的社會要求政府統購統銷,確保能合理而公平地分配抗疫必需品。自由市場原則在這時顯得蒼白無力,完全無法回應社會的需要。問題顯然不應該是政府應否干預市場,而是如何保護市場正常和合理地運作?政府又應該以什麼形式和在多大程度上介入,以達至最公平正義的資源分配?

這一年破除了許多人對市場原教旨主義的迷信。在以資本主義自豪、共和黨總統執政的美國,聯邦政府3月便推出了史無前例的二萬億美元刺激方案,向年收入低於7.5萬美元的成年公民派發1,200美元,政府可代小企業支付工資。向來主張緊縮政策的英國保守黨政府,也向僱員代發八成薪金,以保障他們不被裁走。

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為什麼政府就是看不見?(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面對疫情經濟困境 政府必須有所作為

不幸的是,香港政府抱殘守缺地只知派錢給僱主,沒有顧及無薪假甚至中飽私囊等問題。官員迷信滴漏效應,以為只要企業及老闆受益,必然可以惠及打工仔。這是愚蠢還是懶政,甚至是缺乏知識?如果只靠市場運作,政策缺乏針對性,企業即使盈利或者根本不受疫情影響,亦會向政府申領資助。更甚的是,即使企業領了資助,亦不代表它們不會安排僱員放無薪假。如此顯而易見的問題,為什麼政府就是看不見?一眾官員好應該反躬自省。

政府在這一年兩度充當「白武士」,斥資救助海洋公園和國泰航空,看似積極有為,但沒有相應的旅遊和航空產業政策,又怎能夠從根本扭轉局面?官員若不打破原有的視角局限,只知「依賴」市場,最終也逃不出困局。

第二個打破了的「常識」,是對政府治理能力的理解。在一般認知中,歐美國家代表了先進,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也是先進的,相對之下,中國內地被部份人視為落後。當新冠肺炎疫情最初在武漢大爆發時,事情完全符合了這些人的想像,有些人甚至心裏暗喜。然而,中國政府果斷地下令封城,迅速遏止了疫情。相反,疫症傳播到歐美後,爆發程度竟比在內地還要嚴重十倍、百倍,一些西方政府至今甚至仍然無法說服人民戴上口罩。美國累計感染人數直逼2,000萬,近34萬人病逝,死亡人數是「911」恐怖襲擊的百倍以上;英國確診感染個案逾220萬,當中逾7萬人不治。至於有應對「沙士」(SARS)經驗的香港,至今已經歷四波疫情,政府接二連三推出愚蠢的政策,甚至一度出現市民被迫蹲在街頭用膳的慘況,香港應對問題的能力到底是先進,還是落後?

一些人至今仍然不相信中國戰勝了疫情,認定其確診數字造假。認清事實是反思偏見的最好方法。中國的經濟活動和社會人流早已經恢復正常,若然疫症仍未止息,必定已經大爆發及廣傳,不可能隱瞞得到。有些人退一步說,中國雖然遏止了疫情,但封城的做法侵害民眾自由,甚至是不文明的。但弔詭的是,內地限制民眾一、兩個月,換來了他們長時間的自由;相反香港、英國等地至今仍然實施限聚令,部份歐洲地區甚至仍然採取封城措施,商店無法做生意,學校不能開放,最終民眾的自由反而更少。政治經常被簡化成民主自由的問題,但政府存在的作用更在於服務社會、解決人民生活需要。這也就是中國近年強調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理據所在。

一部《港區國安法》打破了一部份人的「常識」,驚覺香港的主權確實全在中央,驗證了「全面管治權」的現實。(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央港關係進新常態 重新認識憲政秩序

中央與香港的關係在今年同樣進入了新常態。一部《港區國安法》打破了一部份人的「常識」,驚覺香港的主權確實全在中央,驗證了「全面管治權」的現實。他們以往認為香港就是香港,不是中國香港,沒有意識到香港之上還有中國中央政府,「兩制」之上是擁有主權的「一國」。《港區國安法》是在熾熱的反修例運動後的一盆冷水,令人看清全國人大及人大常委會能夠在香港行使主權,包括以立法方式打擊港獨及分離主義的活動。

在回歸後一段頗長時間,中央以「河水不犯井水」的方式來實踐「一國兩制」,這或許有因時制宜的需要,但也令一些人以為中央要麼是不會管香港,要麼是管不到香港,甚至忘記了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但香港是中國香港,這既是歷史和法律事實,亦是政治現實。無視事實的想法再習以為常,也不代表它是正確的,如今更被證明是錯誤的。當中央出手之時,香港只能夠依法接受,因為香港從來不是一個主權實體,回歸之前不是,回歸之後亦不是。香港是在中央主權底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區也是全國人大依據《中國憲法》而設立的。既然如此,激進勢力當初又是憑着什麼想像去挑戰主權、測試底線?自定義為「和理非」的那些人,又是以什麼理據去支持和鼓勵以年輕人為主的激進勢力?《港區國安法》的頒布、國安公署的設立、特區政府與中央官員更多的溝通和協調,都標誌着央港進入積極「一國兩制」的新常態。在新常態之下,一國主權的原則是清晰的,分離主義的紅線再明確不過,任何人都不能越雷池半步。可惜的是,我們竟然需要付出如此代價去認識這個顯淺的事實。

另一個在今年成為了焦點的「常識」是三權分立。有關香港是否三權分立的爭拗其實沒什麼意義。香港的行政、立法及司法三權互相制衡與監督,這是法律事實和制度設計,但不同於一些人喜歡說的「三權分立」。事實上,三權並非平起平坐,香港奉行的是行政主導原則,這是毋庸置疑的。「三權分立」之所以在香港被拿出來討論,正因為很多人只記得三權制衡的一面,忘記或刻意忽略行政主導的另一面,他們甚至認為香港是沿襲英國的議會主權制度,這是何等無知的假設。他們以為立法會是自存自有的權力,漠視立法權力也是由中央政府通過《基本法》所授予的。人大常委會較早前甚至說明議員被取消資格的原則,改變了香港的政治「現實」。這就是香港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要遵守的中央主權下的憲政秩序。

憲政秩序在一般情況下或許流於抽象,我們未必感受得到。但當今年新冠疫情令立法會選舉難以一如以往地舉行時,是誰能夠決定押後呢?是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立法會現屆議員延任至少一年,則是人大常委會作出的決定。上星期終審法院在《禁蒙面法》司法覆核中,也確認了行政機關依據《基本法》,在緊急或危害公安的情況下擁有寬廣和彈性的立法權力,並裁定《緊急法》及《禁蒙面法》沒有違憲。

特朗普並不真正關心美國民眾的生活,他只是在販賣一些政治假象,騙取選民的認同。(資料圖片/Getty Images)

想像美麗現實殘酷 堅定信念重新出發

一個又一個具體的事例反映出我們本應看到的真相,打破各種自以為是及想當然的執念。抱持各種自以為是的想像,是人類社會的常態。為什麼一句「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攫取了七千多萬張選票支持?特朗普並不真正關心美國民眾的生活,他只是在販賣一些政治假象,騙取選民的認同,以為投票給他便能改善經濟,讓國家重拾昔日光輝。他在今年競逐連任但高票敗選,勝出了的拜登說要成為所有美國人的總統,矢言修補社會撕裂,又會否真的做到?

四年前當選的特朗普即將下台,四年前贏了脫歐公投的約翰遜,則在今年即將結束之時終於完成與歐盟的談判。脫歐談判長達三年多,其間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延期、一次又一次的接近破裂,在在說明了脫歐並不是說一句「奪回控制權」那樣輕鬆。英國離開歐盟後,並不是到達約翰遜所虛構的桃花源,而是要在政治現實面前作出妥協,承受各種各樣的代價:邊境檢查程序會較現時增多;英國仍然要對歐盟開放一定的捕魚水域;學生無法再如以往般到歐盟國家留學;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受到威脅。由此可見,再美麗的想像也必須要通過現實的考驗。

年終回首,2020年是不容易的一年。許多人說香港再沒有未來,移民潮又一次出現,不少人正在告別親朋好友。但《香港01》對這個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城市依然充滿信心。回歸後的香港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困難和挑戰,卻一直在摸索自己的道路,從來不放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追求。我們雖然走了不少冤枉路,但只要總結好經驗,把握香港獨特的位置和優勢,堅持信念、決心改革,必然可以在這裏安居樂業、再造未來,並在世界上綻放光芒。

敬請留意12月28日出版的第246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你亦可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