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深圳給香港的啟示 兩兔競賽戒驕戒惰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深圳經濟特區上周三(8月26日)迎來了成立四十周年的紀念日。過去四十年,不但這個城市以史上驚人的速度由一條鄉村發展成今日的經濟和創新大都會,也標誌了中國內地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改革開放的成果。四十年的時間不算很長,但在近代歷史中卻足以成為國家興衰、改革成敗的見證。同樣的時間,有些人可以輕易浪費掉,然後慨嘆時勢不留人,但對於懂得利用的人,卻足以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晚清的洋務運動歷時三十五年,雖然不能簡單地說沒任何正面作用,但改革始終未能到位,付出的努力最終與一眾戰艦沉於黃海海底。另一邊廂,日本的明治維新走上了正確道路,再加上時勢的眷顧,終於在三十八年後,於對馬海峽擊滅俄羅斯艦隊一戰揚名,成功令日本成為第一個躋身世界列強的非白人國家。

深圳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果有目共睹。深圳2019年的本地生產總值(GDP)近2.7萬億元人民幣,比起1980年剛改革開放時成長達一萬倍,遠超中國整體甚至於珠海、廈門等其他經濟特區。除了數據亮麗,今日的深圳更是中國的創新和高科技之都,總部設於深圳的高科技公司多不勝數,包括了港人所熟知的騰訊、華為、中興、大疆等,深圳股市亦成為高科技公司雲集之地。

深圳的發展與成功,對於只有一河之隔的香港人而言自然是感觸良多,尤其是這些改變都是發生在眼底、身邊的事。數十年前,面對深圳人和內地人時,不少香港人都自覺高人一等。這份傲氣並非不可理解,因為那是建基於香港相對的成功。在七、八十年代,香港得到天時、地利、人和,急速發展成世界知名的國際大都會。一方面,自由的營商環境、與內地接壤的地理之便,吸引着西方的投資者與專業人士到來;另一方面,內地南下的勞動力和資金使輕工業等得以蓬勃發展,拉動了經濟發展,造就香港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

香港的成功令不少人深為嚮往,九十年代的日本就有不少影視作品以香港為背景。相較之下,當時的深圳名不見經傳,仍在起步階段,建築破舊土氣,街道死氣沉沉。對於那時的港人而言,深圳不過是將文明的香港連接到落後的內地的一扇門窗,是讓那些被戲稱為「老表」的內地人往香港購買內地買不到的外國商品的一個中轉站。

不再是港人後花園 深港差距今非昔比

八十年代末期,香港漸漸成功轉型至發展金融服務。與此同時,不少港商因香港工資高昂,轉到深圳或廣東其他地方設廠,深圳因而多了點生機,不少港人開始往返港深之間。隨着深圳發展起來,不再是那個各種商品服務都沒有的落後城鎮,港人又發現深圳價廉物美,即使在香港的工資只能勉強餬口,但一過深圳河,便能享受大爺般的待遇。於是,深圳成為不少港人休閒消費的地方,甚至造成了一股「包二奶」的社會風氣。此時,港人仍自覺高人一等,畢竟香港已是國際知名的金融中心,對於那些消費力高、享受着世界一流生活的港人精英而言,深圳只是一處窮鄉僻壤,是港人到當地消費「養起」它的。

然而,這個差距在往後不斷收窄。近年深圳發展的速度令不少港人眼前一亮。以往低端消費之地日漸追上香港—一杯手搖飲品30多元人民幣,快餐店與香港的價目不二。消費指數上升的背後,是深圳的整體產業得到發展,低端行業經過「騰籠換鳥」變成高科技產業,南山區在今日已發展成創新中心。深圳不再是老一代港人精英心中那個「香港的後花園」或低端產品加工廠。

任誰也能清楚感受到,香港在過去這些年的發展速度被深圳比下去。深圳因為起步晚及基數低,成長率自是驚人,但即使以現在當下兩地直接比較,深圳的成果也是值得肯定的。香港作為已發達地區,在發展創新科技等方面都有比深圳更好的條件和先機,卻拱手讓深圳後來居上。在步入2000年的歷史性關口,高科技在當時已被視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香港亦曾嘗試跟上這股浪潮,首任特首董建華推出數碼港、科技園等項目,但最終未能令香港成功轉換跑道,引領高科技發展潮流。這猶如龜兔賽跑的故事,香港這隻「兔子」白白錯過了很多機會,更何況深圳並非一隻緩慢的烏龜,而是能抓緊對手放鬆機會追上的「另一隻兔子」。

夜色中的深圳福田區。(資料圖片)

香港並非沒有本錢 放下傲慢急起直追

龜兔賽跑兔子落敗的原因是它中途睡着,有人將之理解為兔子因為太懶而落敗,其實是捉錯用神。「懶惰」向來並非一個絕對差劣的品質,如果懶惰得到恰當的利用,有時會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不少企業家曾指出,僱用懶惰的人有時可以發現如何花更少時間完成同一件事。兔子真正的敗因在於其傲慢與錯判形勢,認為即使自己大睡一覺仍不會輸。傲慢的人通常都很有本事,香港人便一直都給人精明專業、聰明有創意、生意手腕高明的印象。此言非虛,比起很多地方的人,香港人很「精叻」,但傲慢卻足以令人產生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幻象,變得不思進取、過分相信自己的優勢。

就好像香港失卻高科技發展的先機,一方面是主政者眼高手低之故,但另一方面也是社會精英長期傲慢,認為香港的地位已夠穩固,不願意認真投資到回報難料的高科技項目之上。這份傲慢相信很多香港人都感受到。上至高官,下至普通人,不少都認為香港「食老本」足矣。官員施政欠遠見,這在過去推出的房屋、產業各種政策可見一斑,就連疫情期間推行禁食肆堂食,竟然也沒有考慮到有眾多戶外工作的人。一些政客與市民甚至存在「香港地位不可動搖」的幻覺,竟然提出「攬炒」這種自我毀滅性方法。

香港在過去的確有傲慢的本錢,但面對深圳四十年的轉變與成功,香港人好應該反思這些年來我們把時間用了在哪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部份人放不下那份傲慢,即使沒有本錢了,也千方百計去「發明」一些理據,讓自己可以繼續傲慢。當2017年深圳GDP首次超越香港時,理應是對香港的當頭棒喝,卻有一部份港人拒絕面對現實,發出諸如「大陸造假你都信」、「深圳只有錢沒有文化」等自我安慰的各種論調。

香港與深圳不是敵人,而是兄弟,不用你死我活地鬥爭,更像是「兩兔競賽」。(資料圖片)

當傲慢演變為逃避現實的時候,香港似乎亦難逃失敗的命運。美國面對中國急起直追,即使還沒追上,已經驚覺異樣,對中國百般打壓。這麼傲慢的美國人尚知道如此,香港人難道還想繼續逃避?

九十年代,香港以身為「亞洲四小龍」一員為喜,但不知不覺間,香港的人均生產總值已落後新加坡三成多,如今深圳亦正發力。我們若然會因此心中發苦發悶,其實並非壞事,這證明香港人仍然介懷落後於人,假若香港人對深圳的成功毫無感覺,可能才是「香港已死」的證明。正正是「不好受」,我們才有動力去改變。

香港與深圳不是敵人,而是兄弟,不用你死我活地鬥爭,更像是「兩兔競賽」。當下香港人需要的並非什麼幫助,而是放下一點自己的傲慢,重新發憤圖強,通過不斷的改革與進步,令香港與深圳互惠互利,相得益彰,也能堂而皇之地保持着那份國際大都會的自信和高傲。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8月31日出版的第229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你亦可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