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港府覓地「大辯論」  議而要決 決而要行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在上周二(8月29日)宣布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計劃用18個月的時間,就香港如何尋覓土地供應展開一場「大辯論」。《香港01》歡迎這個決定,並且拭目以待,我們期望當大辯論完結之日,看到政府能下決心觸動土地的既得利益者,制止本港住屋問題不斷惡化,做到議而要決、決而要行。

(資料圖片)

早在今年年初,林鄭月娥參選特首期間,在其政綱中就表明有意成立一個專責小組,邀請社會各界以全面、宏觀的態度去檢視土地供應的來源,當中包括在維港以外填海、新界棕地、私人地產發展商土地儲備、市區重建、郊野公園邊陲等,有關小組會尋求各種可行方案,並羅列各個方案的優劣,促進社會就開拓土地的議題進行全面討論,並作出抉擇。這就是今次「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成立緣起,這個小組的成員多達30人,除了官方代表,還包括22名來自專業、學界、智庫和基層代表。

林鄭月娥上任僅約兩個月,便馬上觸碰極其棘手的土地問題,反映她希望能有一番作為。尤其林鄭月娥為這個小組設下相對短促的限期,要求18個月後就要向政府交出報告,有別於其他委員會年復年地討論再討論的做法,意味一年半之內應該有所表現。其實,就算沒有今次的「大辯論」,香港備受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困擾多年,社會各界已是「久病成醫」,多年來,早已紛紛提出各種覓地方略,數量繁多、巨細無遺。

這些方略,有來自大型智庫機構,也有來自公共知識份子與專業人士,提倡的包括優先發展棕地、收回向政府租地的私人會所,高爾夫球場,以至由公營房屋與丁屋混合發展等計劃。這些倡議許多是實在可行,不需動用太多成本和開發資源,就能迅速提供土地。遺憾的是,在過去多年,這些方案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沒有得到政府積極回應和採用,這反映了香港的土地問題一直未有得到解決,最關鍵是政府一直舉棋不定,不敢拿出勇氣觸碰盤據土地及地產發展之既得利益群,此才是造成本港土地、住屋問題不斷惡化的底因。

(資料圖片)

四類別人士未進專責小組

對此,《香港01》已一再指出,香港土地問題的癥結,既不是沒有土地、也不是如何覓地,而是政府有沒有決心與信念。對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成立,有人擔心會淪為上屆政府的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長策會)的翻版,不斷地討論卻沒有多少積極的結果。但相比長策會,今次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成員安排,存在一些微妙之處,或顯示出林鄭月娥的用心。

關鍵的地方,是不單看她委任了什麼人進入這個小組,而是她到底沒有委任什麼人。首先,有四大社會類別,並沒有被委任進入專責小組。而這四大類別,在過去很長時間之內,對香港社會近年各種有利或不利的發展,皆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其一,沒有委任「梁粉」。過往政府進行覓地工作,理應由財政司司長統籌,就如上屆政府在2013年成立的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便是由時任財政司司長的曾俊華擔任主席。但對於今次新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在8名官方代表之中,被指立場和梁振英接近、現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竟榜上無名,入局的官方成員,包括發展局局長黃偉綸、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等,皆被視為林鄭月娥的本身班底。

而且,這個小組的專業界別成員,亦未見一些過往在房屋、土地議題上經常發表意見,以至獲梁振英委任參加相關政府諮詢組織的「梁粉」,例如曾擔任梁振英競選辦成員的房協主席鄔滿海、曾獲梁振英邀請加入長策會和大嶼山發展委員會的劉炳章,今次皆未有獲邀。獲林鄭月娥委任的專業人士,普遍都沒有太濃烈的政治色彩。此或反映,林鄭月娥有可能希望較上屆政府有更新穎的覓地思維與辦法,而非再重蹈「梁式」議而不決的覆轍,才會有這樣的安排。

(資料圖片)

其二,沒有委任地產商。從法律上,香港政府雖然是香港土地的最大業主,但實際上,手握最多現成土地儲備的卻是地產商。據估計,目前政府手頭上可以在短期內動用的土地,僅約180公頃,但幾家主要發展商手上的新界農地儲備,估計卻接近1,000公頃。因此,要討論覓地議題,本來就迴避不了地產商囤積大量土地的問題。

惟今次林鄭月娥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卻沒有委任任何地產商或業界代表,意味在這次土地供應「大辯論」之中,林鄭月娥將地產商放到一個相對被動的位置,這個安排,或因過去幾任政府的土地政策,往往被大地產商牽着走,甚至連政府本身的土地政策都向地產商過度傾斜,在2004年全面推行的勾地制度,就是政府將土地供應主導權向地產商拱手相讓的顯例。而林鄭月娥未有委任地產商加入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是否代表她希望突破地產商的掣肘,值得留意。

其三,沒有委任傳統鄉事派。鄉事派作為土地問題的利益攸關方,政府如果要加強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獨立性,不委任鄉事派加入本應理所當然。或許有人會問,這個小組的其中一個非官方成員,不就是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嗎?但是,鄉事派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其實亦存在不同的光譜,相對於一些對丁權、棕地議題立場較為強硬的傳統鄉事派,由張學明擔任榮譽主席的新界社團聯會,成員就包括了原居民和居住新界的非原居民,向來和政府亦較為「有偈傾」。林鄭月娥的這個安排,可能是有意為之。這一次委任張學明,應該說他是較能夠獨立於傳統鄉事勢力的人物,可以說是不適當中較為適當的人選。

事實上,林鄭月娥與鄉事派早已是「老對手」,早在林鄭月娥擔任發展局局長時,就曾經表示有意為丁權截龍,皆因丁權無限,土地卻有限,現時政府為丁屋預留的鄉村式發展用地,就多達900多公頃,造成大量的土地閒置;況且,大量新界農地遭鄉紳挪用作貨櫃場、停車場,以至洋垃圾處理場,這些多達上千公頃,且低效、無序發展的「棕地」,理應是政府設法收回發展的重點。對林鄭月娥而言,她既需要一個熟悉新界土地現況,也要和政府有討論空間的人物,為着手處理新界土地問題創造條件。

(資料圖片)

其四,沒有委任政黨代表。由上屆政府成立的長策會,曾委任民建聯副主席張國鈞擔任該會的政黨代表。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22名非官方代表之中,最具備政黨色彩的只有立法會前主席、亦曾當過民建聯主席的曾鈺成。但委任曾鈺成,應該說他不是傳統建制政黨的代表,主要是因為市民普遍認為他較有獨立性。他在擔任立法會主席期間,不少市民都覺得他公正持平,在社會上有相當高的認受性。曾鈺成卸任後,最近兩年更專注「香港願景」智庫工作,作為前任立法會主席,或許能為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供某種權威性。

除了曾鈺成,這個小組之內更未見各個政黨的現任高層或代表。林鄭月娥有此安排,可能是一個「經驗之談」,因為過往本港社會不少土地爭議之中,假如滲入了較多的政黨政治元素,很可能會令事件變得政治化,導致涉及較複雜法律問題、技術性因素的土地議題,變得更加有理說不清,尤其在政府民望仍有待提振之下,往往令政府更陷被動。反正各個政黨無論是透過其立法會議員表態也好,又或透過傳媒發聲也好,在這場「大辯論」之中都會「不請自來」,林鄭月娥或因此未有再委任政黨代表加入,讓這個小組可先循較專業、務實的方向討論覓地問題,待提出較具體的方案之後,再開放由社會人士以至各個政黨加入辯論,亦未為晚也。

「疑中留情」看待大辯論

從這上述四點來看,今次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角色,值得社會留意。特別是早前國家主席習近平來港為林鄭月娥的就職禮監誓並致辭時,已表明本港的「住房等民生問題比較突出」,既是責成林鄭月娥要解決本港的住屋問題,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為過往處理土地問題未竟全功的林鄭月娥,提供一個再度闖關、挑戰既得利益的有力政治背書。

因此,雖然現時有不少社會人士擔心,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只是林鄭月娥對覓地採取拖字訣、議而不決的板斧,又或憂慮部分成員對開發郊野公園的立場過於鮮明,例如擔任小組主席、本身是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的黃遠輝,擔任小組成員的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黃元山等,都曾經表示支持開發郊野公園,所謂的辯論只是為推土機開進郊野公園而製造條件。惟公眾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成立目的與具體工作,相信暫時毋須看得太過負面,不妨「疑中留情」;而且更進取的態度是從民間踴躍發聲,加入房屋問題大辯論,鞭撻政府必須議而要決,決而必行。

無論今次的土地供應「大辯論」會得出怎樣的答案,最重要的,是政府必須有實際的行動,排除萬難推動回收棕地、遏止地產商囤地等,令政府重新取回土地供應的主導權,廣建住屋,特別是公營房屋,從根本上解決本港的住屋難題。林鄭月娥必須明白,一個連普羅市民住屋需要都滿足不了的社會,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穩定與和諧;一個令年輕人慨嘆生無立錐之地的香港,更不可能擁有美好的將來。假如林鄭月娥希望消除社會上的怨氣、令市民重現笑容、新一代重拾對未來的盼望,今次的覓地「大辯論」就必須做出實質的成績,只許勝,不許敗。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9月4日出版第76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