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身處地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同理心」是甚麽概念?其英語是進化自「同情心」一字、僅百年歷史的新造詞,中文詞語更屬初生;同情心重「情」、源遠而易解,同理心説「理」、時興卻難明,「同理」心理學研究也只是近代事。

何解探究同理心?醫護人員多曾聽過意譯為「隨機治癒、隨時紓困、隨即安慰」的格言;但不多踏足病人思路心境、理解其爲何所困,難盡實踐紓困。

撰文:醫院管理局策略發展總監程偉權醫生

香港盲人輔導會轄下視障人士團體講者引導醫管局同事透過特製模糊膠片體驗視障人士的視野。

同理心包含知、感、行三元素,要理智上代入情境,情感上感同身受、行動上慈心施援,負責驅動的大腦區域都不同。醫護人員最爲具備同理心,但常人就算「知咁行」,會否連中三元「知、感、行」,卻會忙中有別、因境而異,當心切於療程時、或少專注於人情。如何滋長同理心?心理學家建議,要多問常聽、切身體驗、習慣假想、減少論斷。

模擬視障下,一般醫院大堂的指示牌字體變得模糊,甚至全失。

醫管局與二百個病人組織有聯繫,早前更有三個組織於自發的「向公營機構推廣無障礙環境外展計劃」下,親臨醫管局推廣。要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他們可以。講者一瞬間,太多東西要講,但他們不單要講,更悉心設計體驗障礙環節助聽眾切身體驗、設身處地,輸送同理心訊息上心入腦:

.殘疾人士達五十多萬人,十五人中有一人,醫院病人群組中比率更高,環境更要無障礙;

.人皆獨特,誰亦要走走看看,勿以單一標籤態度看待;

.無障礙設施純為最低而非最終標準,要盡力令每人用得輕省,免其覆診時,要前路就算似障礙賽,歷盡艱辛;

.讚賞雖美,但過度用虛詞鼓勵,如讚賞肢體傷殘人士能獨自外出用餐「好叻⏌,或會令聽者不自在,覺得被視為有別於人;

.不少聽障人士寧被稱為「聾人」,反覺「聽障⏌或「失聰人士」等修飾用詞非其首選;

.盲人輔助器材,如閱讀放大器,雖非高端,但礙於供求,動輒花上數萬元;

醫院著力實踐以人爲先,正接續減排隊、增流量、加空間;醫管者也會思量如何推動百忙中實踐同理心。靜待紓困的病人,如果適逢夜闌靜,問有誰共鳴,答案應是「超多醫護員工」,亦相信將會多,不會少。

醫院管理局。(資料圖片)

《香港01》「01醫務所」與醫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園遊。杏林》。

「杏林」出自三國時代名醫董奉的故事,後世以「杏林」稱頌醫護,數位來自醫管局的杏林中人帶領看倌園遊杏林大觀園,透過文字細數杏林人、杏林事,分享箇中點滴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