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家長網上「放閃」三成未徵詢子女 七成學童抗拒感尷尬討厭

撰文:余月明
出版:更新:

社交平台成為生活一部分,不少家長都會網上分享子女生活相片或片段「放閃」。有機構調查發現,超過八成受訪家長會網上分享子女資訊,但當中近三成從無詢問過子女意願;有七成受訪學感到抗拒,四成感尷尬、近三成甚至覺得討厭。

機構發現,家長分享子女的成績表或「蝦碌嘢」,對子女構成壓力、尷尬、不安等,要「停一停,諗一諗」。私隱專員公署提醒,個人訊息一旦放上網有可能成為「起底」工具。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早前訪問近800名中小學生的家長,及過千名中小學生,問卷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家長會在社交媒體分享子女資訊,當中近三成受訪家長未有詢問過子女意願;同時逾七成受訪學童傾向父母不要在網絡上分享學童自身的資訊,有過四成學童會對家長的分享行為感尷尬、近三成甚至感討厭。

家長會觀察子女屏幕 查紀錄裝監控軟件

調查又指,有七成半家長為了解子女的上網習慣,會直接觀察子女屏幕,兩成家長會觀察子女上網紀錄,近一成更會安裝監控軟件。另外,有近三成家長從未詢問子女有關分享照片或影片的意願,分別有21.7%及15.8%家長從不或很少會與子女分享其信息的習慣及原則。

調查機構籲家長分享前應「停一停、諗一諗」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協調幹事施文欣指,有學童反映家長「放閃」對其造成精神壓力,擔心遭同輩取笑。她表示,家長除了會發布日常生活外,都會分享孩子的成績表,或「蝦碌嘢」,但同時會令小孩感壓力、尷尬、不安等。

她亦指,「放閃」會影響親子關係,而學童有情緒時或不敢與朋輩、家長分享,有機會阻礙孩童社交發展,亦未能表現自己及提升自信心,甚至抑鬱。她提到,家長喜歡分享孩童成長片段,與外地親戚一同參與成長,可見家長都有其心理及社交需要,希望透過網絡聯繫「同路人」;但同時,家長在分享前應「停一停,諗一諗」,思考在分享資料前,思考自己有何需要、會否有其他方法達成目標,以防衝動分享後,影響孩童未來發展。

她形容,在網上分享尤如「將荷包打開咗」,一時的衝動,都有機會將小朋友放置於最危險的狀態。

小五生憂同學取笑 不想父母分享「蝦碌」相

小學五年級生吳承泰表示,他的家人在網上分享其相片前,都會先問其意願,但自己不希望家長分享自己「跌親」的相片,因擔心同學會改花名;但若是比賽獲第一名等正面資訊,予同學得悉其才能,則樂意讓家長分享。

私隱署:「數碼足跡」或成「起底」工具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助理個人資料私隱專員(投訴及刑事調查)(署理) 吳穎軒表示,「放閃」行為看似沒有殺傷力,但可能會對孩童造成長遠影響,因網絡上有「數碼足跡」,亦沒有「永遠刪除」鍵,故資料一旦在網絡上公開,則有機會被他人永久保有及轉載、被不法之徒盜用,甚至成為網絡欺凌者的「起底」工具。

她表示,父母在發布資訊時,可留意私隱設定是否適當,同時亦應以身作則,尊重孩童私隱,以免令孩童感尷尬。她建議家長可考慮在不披露孩童外貌的前題下,如側面、用圖案遮蓋,再分享到網上。

吳穎軒(左)表示,「放閃」行為看似沒有殺傷力,但可能會對孩童造成長遠影響。(鄭子峰攝)

KOL「梵高爸爸」:自孩子K1後沒有再分享資訊

親子界網紅、心靈藝術學院創辦人 「梵高爸爸」周惠建表示,自孩童K1後就沒有分享孩子資訊到網上,他提到當初只想分享孩子點滴到網上,直到開始多商業合作機會後,在一次拍攝商品時,周惠健與孩童在溝通上出現矛盾,令其反思是否要減少接受商業邀請。

他提到,「放閃」行為很簡單,滿足親子樂趣也很容易,但是否要要以商品共建親子樂,是值得其深思的。

他又指,於孩子幼雅園開學日當天,曾上載一張已遮蔽校徽的相片到社交平台專頁,以分享孩子開學喜悅,惟仍被其他家長憑相片認出孩子所就讀學校,令他有感須加倍保護孩子的私隱,因而未有再於社交平台分享孩子的生活點滴。

「梵高爸爸」周惠建表示,是否要要以商品共建親子樂,是值得其深思的。(鄭子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