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一周年|上水藥房街一街16吉舖 美妝店難捱:內地人轉買國貨
香港與內地去年1月8日疫後有限度通關,至今日(8日)一周年。通關復常不似預期,疫前內地客多、篋多、水貨客多的上水「藥房街」,沒有恢復至疫情前人潮洶湧的場面,甚至臨近去年年末,接二連三有美妝店閉門結業。記者上周六(6日)巡視該街區一帶,發現至少16間吉舖,其中新康街有至少5間吉舖的前身為美妝店。
新康街有至少5間美妝店結業
記者於上周六下午巡視上水「藥房街」一帶,街上及店舖內出現拖篋內地客身影,但遠不及疫情前人潮洶湧的景況。位於新康街、新成路、新祥街、巡撫街,有約16間店舖已拉閘結業,並貼出招租廣告。其中9間吉舖均在新康街,估計前身為美妝店的佔至少5間以上,尚有約31間藥妝店或美妝店正在營運。
美妝店去年4月開 店員:內地平台產品更便宜
新康街一間美妝店的員工楊小姐表示,店舖去年4月開業,惟剛起步至今,生意超過大半年都比較淡,直至去年年尾才有改善。她認為生意不景氣,除了是經濟大環境問題,令很多人的消費降級,內地電商平台興起亦是一大原因。她解釋,店舖顧客群以內地人為主,但內地平台的產品更便宜,令來港代購的生意減少,連帶影響她店舖的生意。
楊小姐續指,很多內地人的購買喜好由國際品牌轉趨向國產品牌,「抖音嘅『功勞』好大啦,進駐好多商家響度宣傳自己係咩百年企業啊,或者國產良心企業,價錢又平。咁個個有愛國情懷嘅話,聽到呢樣嘢都想試下啦。」她指顧客往往會嘗試幾個不同的品牌產品,故長時間不會回購從前慣用的品牌產品。
靠供貨網店賺錢 網購促銷帶旺生意
楊小姐表示,開業初時客人少,人流一直都沒怎樣「旺過」,經營久了才累積了一些老顧客。她聽聞附近有幾間美妝店都結業,至於目前仍營業的美妝店,生意一直虧本到現在才能止蝕。不過她指,止蝕之道並非由於吸引到客流,而是供貨給香港及內地網購平台的商店來賺取利潤。她表示,老闆有另設網店,但該網店與實體店沒有關聯,店名亦不一。
不過,她指最近兩、三個月,實體店生意有起色,較以往增加了一至兩成,仍是內地客居多。她猜測是某品牌產品熱賣潮出現時導致市場供貨緊拙,令有該產品存貨的店舖吸引較多客流,「啲貨炒得好得意嘅,佢係一時一時,呢樣嘢一冇,成個市場都冇晒嘅。」例如「雙十一」、「雙十二」等由各網購平台推出的大型促銷活動增加,增加了市場需求;近月店舖生意有起色,卻是由於網購平台吸收不盡,而剩下的顧客流量。
對於最近逆向代購的潮流,她認為港人北上消費以飲食、家電、生活用品為主,故對於美妝店生意影響不大。
▼2023年2月6日 上水「藥房街」再現拖篋客▼
海關檢查嚴令代購者卻步 11、12月生意最差
巡撫街某美妝店店員張小姐則表示,自去年通關兩、三個月後人流雖增加,但到5月黃金周以後,生意持續冷淡,曾試過一日零售額只有幾百元。她指去年11、12月是生意最差的時期,「基本上係冇人咁濟」,「疫情前好多水客買上去大陸,宜家水客你見到都冇了,你冇話水客啦,拉篋嘅都冇啦。」
她聽聞有內地代購者反映,海關檢查旅客攜帶物品甚嚴,有人一周來港代購一次,因買較多的化妝品及其他昂貴貨品而被海關抽查,甚至有人代購的貨品全被海關人員扣查。另外,通關後內地對進口貨品需求變少,而內地網購平台令購物更方便,故香港的實體零售店生意轉差。
▼2023年10月2日 上水「藥房街」一帶十分冷清▼
疫前疫後難捱貴租 藥妝店:今年都捱唔到
張小姐續指,在通關前或後一兩個月,有許多新開美妝店,「嗰陣時全部都開晒咁濟,宜家都冇了。」據她了解,去年10至12月期間,新康街有約4間美妝店已結業,加上附近街道的共有十多間,還有其他美妝店亦將結業。
生意不景,人流稀疏,她指街上舖租不論在疫情前後都一樣昂貴,店舖難以維持營運。她透露,有其他店舖老闆曾與業主協商減租並遭拒絕,即便租約未到期時,寧願放棄兩三期的按金,結業離開。
另一藥妝店負責人王小姐表示,去年通關後,生意卻比通關前更差,持續至今亦不見改善,再者面臨加租壓力,她無奈道:「今年都捱唔到了。」她認為海關檢查旅客攜帶物品嚴格,令來港購買藥品的內地客卻步,加上內地也有售賣同樣的藥品。
深圳客:代購需求大減 親友習慣網購平台購買
居深圳、為河南親友代購香港貨品已數年的鄒小姐指,疫情後內地親友對於香港代購貨品需求減少。她解釋,因為疫情幾年的封關,難以來港代購給親友,促使他們轉向網購平台成為習慣。
她表示,通關一年後,內地親友對於香港代購產品的需求減少許多,舉例以前每次來港會買十多支藥油,現在可能只買一至兩支,甚至有時不買;護膚品方面,以前會買三套,現在只買一套。
▼2023年2月9日 警方、食環署、入境處及港鐵打擊上水水貨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