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平台員工欠保障 議員籲公司買勞工保險 補償金額達法定要求

撰文:鄧宇詩
出版:更新:

疫情令外賣平台興起,成為不少失業人士轉投的行業,現時大部分平台工作者均屬「自僱人士」,沒有任何工傷保障,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 「外賣員權益關注組」成員麥德正今早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表示,現時勞工法例以及政策沒有任何改動,一旦未能取得賠償或欠薪,每位員工均要逐一打官司,並非全面的保障。 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應強烈建議外賣平台公司為送遞員購買保險,補償額須與補償條例相乎。

外賣平台以不合作為由 避解僱程序

麥德正指,公司所購買的保險與法例工傷賠償有很大差距,另外,外賣平台公司亦會終止員工的工作帳號,聲稱「唔同你合作」,而非解僱,令數碼平台工作者極難取得工傷賠償,「無㗎,攞唔到㗎。」他表示,公司所購買的保險只會賠償10多萬元,但依照勞工法例所買的保險工傷賠償可達幾十萬,差異達數倍。

他指,截至目前為止,有關勞工法例以及政策亦沒有任何改動,一旦未能取得賠償或欠薪,每位受影響員工均要逐一打官司,並非全面的保障。他表示,今年6月有6位數碼送貨平台「Zeek」工作者入稟勞資審裁處,追討營運平台的「建順資訊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欠薪,勞資審裁處裁定雙方屬「僱傭關係」非「自僱」。

立法會議員:政府可與大型保險公司合作 制定勞工保險

他表示,法庭裁定時其中一個標準為「公司對員工的控制度」,他舉例指,例如外賣員工會使用應用程式接單,該應用程式為公司的投資,即公司製造了生產工具給予外賣員工使用,公司在定立規則、制定工作內容上均有「壓倒性控制」,他指,如以「公司對員工的控制度」作為標準,其實大部分自僱人士均為員工。

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表示,香港外賣平台工作者「完全無保障」,部分公司有購買意外保險,但保障範圍極少,政府正展開相關研究,預計需時一年才有結果 。他建議,政府可與大型保險公司合作,製定類似勞工保險的計劃,補償額與補償條例相乎。政府應強烈建議外賣平台公司購買,讓應徵者選擇哪一間平台較為適合,讓平台工作者可獲即時的保障。

他表示,現時勞工署都有打擊「假自僱」,過去一年只收到30多宗投訴,其中19宗已解決。現時一定要有員工投訴才會進行調查,他擔憂以上「假自僱」的個案只屬「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