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醫療事故|ICU醫生稱問題難靠智能氧氣樽解決 增人手更重要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明愛醫院一名79歲眼科男病人,轉送往深切治療部(ICU)運送期間,氧氣樽氣閥未有開啟,長達5分鐘無氧氣供應,病人後來不治。養和醫院深切治療專科醫生李衛全今早(1日)在電台節目指,事件中負責運送的眼科醫護團隊年資逾10年,惟因眼科較少有情況不穩定的病人,運送相關病人機會更少,「年資長反而未必係優勢。」

他又指,相關問題難靠一個智能氧氣樽、或做指引或表格便能解決,最重要的始終是訓練及人手問題,有關注病人的組織提到,今次事故中涉及眼科的團隊,該專科較少處理突發、緊急病人,質疑是否反映這類較少處理突發、緊急病人的部門,即使有指引,亦未必夠經驗跟足指引,當中或有疏漏,促醫院要加強培訓、演練。

養和醫院深切治療專科醫生李衛全表示,今次事件很不幸,仍需時分析問題源頭,但他提出幾個方向要審視,一是當日病房情況,他解釋當病人情況不穩定,在沒有足夠人手、或要短時間內處理很多事,忙亂便容易出錯。

李衛全稱眼科運送急病人機會少

李衛全續指,縱使當日運送的眼科醫護團隊年資逾10年,但眼科較少有情況不穩定的病人,運送相關病人的機會更少,「年資長反而未必係優勢。」他坦言,如果運送病人的,是較有經驗的醫護團隊或會有改善。

他也提到,處理氧氣樽的程序很簡單,不需要特別訓練,至於由誰人負責,要視乎當時情況、及個別醫院安排,醫生、護士、甚至護工都可以開。他續指,清單確實需要醫生簽署,但清單原意是幫助團隊記得有甚麼事要做,醫生簽署前不一定會先逐項檢查,「好坦白咁講,未必真係逐點檢查完先簽,我相信同事做咗,望落OKAY,未必每點CHECK完,醫生先簽,(清單)幫到手,但唔係百分百。」

明愛即時設提示卡未能針對問題癥結 李衛全:好忙亂都未必睇到

醫院指已即時在提示卡,李衛全認為會有幫助,但未能針對問題癥結,「你掛10張卡,好忙亂都未必睇到。」至於醫院將引入智能氧氣樽,李衛全也坦言問題難靠一個智能氧氣樽、或做指引或表格便能解決,最重要的始終是訓練、及人手問題,「好熟、好夠人,發生機會細啲,由有經驗同事幫手會好啲。」

社協促加強培訓演練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在同一節目上指,與今次事件類似的事故2018年伊利沙伯醫院已發生過,坦言醫療事故難以完全避免,惟「發生過一次,阻止唔到再一次發生係不可接受。」

他續指,今次事故中涉及眼科的團隊,該專科較少處理突發、緊急病人,質疑是否反映這類較少處理突發、緊急病人的部門,即使有指引,亦未必夠經驗跟足指引,當中或有疏漏,促醫院要加強培訓、演練。

彭鴻昌提到,今次與2018年事故都是在病人運送時出事,認同在運送過程中,如有具經驗的醫護、或深切治療部的人員來協助運送會較好,惟要視乎醫院是否有足夠相關人手協助運送。

他續指,事件一定影響病人信心,促醫院要盡快落實改善措施,如盡快引入智能裝置,醫護在病人運送時也要「睇緊啲、謹慎啲」。

提到事故與病人離世有多大關係,李衛全稱未曾看過病人情況,難判斷病人死亡的最大原因、或與事件是否有很大關連,但他指出病人情況差,「需要好多支持,少咁一樣,對佢係會有影響。」

彭鴻昌則指,期望死因庭可以清楚明確找出病人的死亡原因、及致死過程,當中也應該提到病人當時的情況是否適合做眼科手術、缺氧與死亡原因有甚麼關係等,「希望可以交代。」

明愛醫院。(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