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測試】手機無線充電「尿袋」安全性大解構 專家:較插線安全
近年部分手提電話加入無線充電功能,坊間亦出現無線「尿袋」充電器,毋須駁線便能為手機充電。為了解無線「尿袋」的性能及安全性,《香港01》找來幾部有牌子及雜嘜產品測試,對比與傳統插電線的尿袋有何分別。
安全性的測試結果顯示,無線「尿袋」釋放無線電波的強度低於國際標準,而且由於毋須插線,能撇除短路引致的火警風險,專家認為無線充電比一般充電方式更為安全。
《香港01》將4款無線「尿袋」委託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鄭家偉及研究員進行測試,並且拆解檢視內部結構。鄭家偉指出,當中有關無線充電的組件,4款均用相同的無線充電技術,包括相同的環形線圈,線圈的設計、圈數及頻率亦相近。
無線電波強度測試:均低於國際標準
無線充電時會釋出無線電波,有可能使部分人身體不適,甚至影響心臟病人體內的心臟起搏器。測試結果顯示,4個樣本所發出的無線電波強度均遠低於1.6/f Am-1的國際標準,最高的一款亦只有0.25/f Am-1,「而且實際使用時,與身體距離比較遠,所以風險很低。」
安全設計測試:4款均安全
在內部構造的安全性方面,結果顯示4款設計都大同小異,正、負極的距離足夠,輸出線路亦有絕緣膠紙包裹,設計亦大致安全,沒有明顯潛在風險。
他說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原裝「尿袋」在電路板的上下方均裝有金屬保護裝置,可以隔離「尿袋」的電磁波,減低用家近距離接觸電磁波的機會;另外亦設有感應器,「估計是幫助電池操控的sensor(感應器),例如溫度控制,可以有多一重保護。」
另一方面,以充電線方式充電需要留意,插頭可能因為鬆脫或氧化,引致充電時溫度偏高,甚至可能會有形成短路,有起火風險,「這方面無線充電便有好處,因為沒有接觸,所以不用擔心接口老化問題,所以我認為無線充電可能較為安全。」
原理是以線圈傳送能量
無線充電「尿袋」內部的零件,除一般插線「尿袋」所有的電池以及傳統插線組件及底板之外,另外還有一組震盪電路及一個環形線圈。振盪電路由連接底板的電線接收電力,再產生高頻電波輸送到線圈,再由線圈產生電磁波。
而具備無線充電功能的手提電話,同樣會在機身內設有接收電磁波的線圈,當將電話放置於「尿袋」上時,便能接收其發出的電磁波,轉變成電流為內置電池充電。
鄭家偉又稱,無線充電「尿袋」比起一般「尿袋」,只是多出了產生電磁波的各種組件,而製造這類組件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這些技術其實十分普遍,並非特別科技,生產門檻低,一般電子廠都可以做到,例如發射線圈數十年前已經出現。只是現時有需求,便將設計融入電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