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才通|來港90後青年看TVB劇學粵語 指香港樓價高︰要多年奮鬥
港府去年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簡稱高才通)搶人才,首八個月已有3.4萬份申請獲批。計劃推出近一年,究竟該批人才來港後的生活如何,又會否視香港為第二個家呢?
三名內地90後青年在申請獲批後,於今年先後抵港大展拳腳,發展事業。他們的成長環境不同,亦不諳粵語,但同樣擁有高等學歷,並正積極了解香港文化,期望可抓緊機遇的同時,為社會作出貢獻。惟與香港土生土長的青年相同,樓價亦是他們來港後需要面對的難題之一,來自河南省的李玉曼說:「當然現在還是覺得房價好貴了,我還要很多年去奮鬥這件事。」
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今日(9日)成立。港府於首八個月共接獲4.5萬宗申請,四分三申請人為40歲以下,低於本港人口中位數的46歲,整體上九成申請者不足50歲。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9月曾公布,約七成高才通申請人曾在本港以外的地方受聘,形容他們正是本港需要的年輕人才,將會成為企業的重要資產。
稱喜歡繁華香港 香港文化多元包容
「其實我剛到香港讀書的時候,是沒有想過未來到底是怎樣。」來自河南省的李玉曼早於2019年南下香港,就讀港大機械工程系博士課程,並於今年畢業。對於能夠繼續留港發展,她認為是數個巧合而成的奇蹟,因適逢港府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及高才通計劃的推出,加上她意識到性格不適合學術路線,促使她選擇成為「港漂」。
離鄉別井多年,李玉曼表示已喜歡上繁華的香港,在高才通申請獲批後,目前在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從事創投工作。她讚揚香港的文化多元包容,相比海外距離家鄉較近,期望未來可站穩腳根,最終上樓及組織家庭。「當然現在還是覺得房價好貴了,我還要很多年去奮鬥這件事。」
香港對比上海更國際化 料事業發展機會更大
除了來港進修的內地學生外,高才通亦成功吸引海外人才。何雪羽及朱慧德分別來自成都及上海,同為「海歸」的高才生。其中朱慧德自小在加拿大成長,他在完成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數理統計學士課程,以及美國康奈爾大學量化金融工程碩士課程後,便返回上海在花旗銀行任職。直至高才通申請獲批後,他深感德林家族辦公室的工作聘請機不可失,毅然赴港發展。
輾轉由上海奔向同是金融中心的香港發展,朱慧德直言香港對比上海更為國際化,匯聚亞洲甚至全球的富豪,加上家族辦公室為近年快速發展的業務,他相信來港可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能學習更多行業知識,更形容香港就像「雨後的晴空」。
讚港府效率高 申請高才通翌日獲審批
至於何雪羽於今年1月獲批來港,目前在中資金融機構擔任可持續發展戰略經理。她的履歷豐富,為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系學士、英國劍橋大學哲學系碩士,亦有多年在上海工作的經驗。因此她符合資格申請不受配額限制的B類高才通,在申請翌日便成功獲批。
香港特區政府辦事效率特別好,然後我第二天就拿到獲批,我就在朋友圈宣傳了一波,身邊也很多校友也申請。因為我們圈子都是全球百強的群體,所以很多人因為這個(高才通)過來了。
為長遠在港發展 考慮太古城置業
由「海歸」轉成「港漂」,何雪羽認為身份是最大的轉變。雖然她在小時候曾多次來港旅遊,但只為注射疫苗及遊迪士尼樂園,並無融入的心態,但現在的她來港逾半年,已考慮在香港置業。她提到港府為外來人才的置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徵」,確實為買樓上車的推動力。
何雪羽透露,現時租住在紅磡私樓向海的單位,月租兩萬多元,鄰近的東鐵線可直達金鐘上班,或北上深圳,大讚地理位置方便。惟她認為,太古城等大型屋苑的小區氛圍濃厚,適合內地人的生活習慣,獲不少校友推薦,為未來考慮置業的目標之一。
談到對香港的感覺,熱愛戶外活動的何雪羽赴港的首周,便到南丫島感受行山文化,目標挑戰香港逾300座山峰。她表示,雖然四川的山地面積廣闊,但成都人仍需要在周末駕車一至兩小時才可到達,相反香港鬧市被群山包圍,「隨時上班中途可以去山裡走走的感覺。」
上海青年初來香港感震驚︰什麼賓館可以有86樓?
朱慧德則觀察到香港在保留傳統文化的同時,亦揉合亞洲多國的文化,繁華、市井及綠水青山等特色融為一體,就如賽博龐克(Cyberpunk)的風格。其中香港動輒數十層的高樓更為他帶來衝擊,成為他對香港的首個印象。
我之前來香港的時候,我記得很清楚要考SAT(學術能力測驗和學術評估測試),住賓館吧。他給我一張房卡,上面寫86樓,然後我看到都覺得震驚。什麼賓館可以有86樓?在上海是很難想像的。
看TVB劇集及周星馳電影學香港文化
香港人才短缺的問題嚴峻,三人均認為高才通可為香港帶來好處。朱慧德表示,香港近年推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而高端人才正可成為大灣區連接香港的超級聯繫人。李玉曼亦指,高才通的申請門檻非常高,要求申請人於全球百強的大學畢業,相信可吸引更多可為社會貢獻的人才。
儘管他們磨拳擦掌準備在香港闖出新天地,惟粵語似乎是難以跨越的高牆。三人均表示正努力學習,例如何雪羽嘗試報讀粵語課堂,為了更理解香港的特色,最近努力觀看TVB的劇集及周星馳電影,以了解「無厘頭」文化。她並打趣說︰「很多人建議說如果能談一個香港男朋友,一起說粵語進步會很快。」
記者在採訪期間,了解到三人均是90後,雖然正值風華正茂的年紀,感情狀況卻同是單身。問到未來的擇偶對象,兩名女生均表示,不一定必須要香港或內地背景,反而更重視未來共同努力以及三觀一致。「覺得遇到對的那個人比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