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友友訪中大全場爆滿 稱AI創作音樂欠人類感官 作品意義性下降
撰文:鄧宇詩
出版:更新:
享譽國際的大提琴家馬友友,闊別7年再度來港演出,明日(8日)於尖沙咀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馬友友今日(7日)到中文大學與學生交流分享人生觀以及對音樂的看法。被問到人工智能如何影響音樂世界時,馬指,人工智能的確可創造出音樂,但缺乏人類的感官,令作品的意義性以及歷史性下降。
馬友友今日到中文大學與學生直接交流,音樂廳內全兩層的座位接近全滿,台上除了馬友友外,亦有三位音樂系學生、一位醫科學生以及中大校長段崇智直接與他交流,台下學生亦有機會提問。
馬友友十分親民,除了解答學生的問題外,亦會主動問學生主修甚麼、未來目標等。當有學生問到他人生下一個目標是甚麼時,他回應指,在人生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目標,20多歲時會更願意冒險、爭取不同成就,但現時會想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他更笑言,「當你超過60歲,起床時感受不到任何痛苦,那你一定是死了。(When you are over 60, when you wake up, nothing feel hurt to you, you must be death.) 」
勉勵學生不要放棄質問自己
有學生問馬友友何時發現音樂是自己的未來,他回應指,自己49歲時發現自己對人的行為、思考方式感興趣,從而了解到音樂可以用來研究人們行為背後的原因。他勉勵學生,20多歲時一定會不停質疑人生是甚麼,不要放棄質問自己,因為最終一定有所得益。
被問到虛擬世界與人工智能對音樂的影響時,馬友友指,人工智能是人類創造出來的科技,的確可創造出音樂,但缺乏人類的感官,令作品的意義性以及歷史性下降,令欣賞度下降。
交流會最後馬友友演奏了一小段曲目,他先解釋樂曲中不同部分的意義,演奏最後部分又邀請學生一起唱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