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將課文生字變英文歌詞 小一生上課添興趣 默書不合格變92分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上堂不一定要坐定定,有時唱歌、拍手可能更易吸引學童專注。
有小學英文老師參與英國文化協會開拓的教師培訓計劃「童心同唱」後,將課程詞彙組句,配上合適的民謠旋律及動作。老師在課堂上領唱,不但吸引到原來對英文不感興趣的學生「聽書」,甚至令默書不合格的學生進步至92分。

唱歌學習英文有多大成效?一眾小學生即場演唱。(盧翊銘攝)
+1

在東華三院姚達之紀念小學任教的英文老師許慧儀說,曾有學生英文基礎弱,剛讀小一時連A至Z都未分清,首次測驗時不合格,但她以歌授課後,學生對英文興趣大增,測驗終合格,成績大有進步。

唱歌學到無十成都有八成,但如果就咁讀生字,一成都唔知有無!
小學教師許慧儀
許老師(右一)透過唱歌引起學生學習英文的興趣。(盧翊銘攝)

有學生家長表示,新方法提高了子女對英文的興趣及信心,甚至出街主動講英文,女兒更由默書不合格變92分。

許老師直言,以唱歌學英文並非新鮮事,但從文化協會訓練當中,學到如何將課文內容以唱歌形式帶入課堂,與以往先唱歌、再打開課本教授有分別,令同學持續專注。

做了逾20年英文老師、在屯門道教青松小學(湖景邨)任教的鄭美嬋強調,以唱歌教英文並非棄掉原有課程,而是將課文生字放入歌曲,配上肢體動作加深記憶。在不提供歌詞下唱歌,可訓練學生專注,每堂一至兩首歌已增添了師生互動,特別適用於小一至小三學生。

柯頌茵老師所教的小一生鄭同學說,英文堂可以唱歌較開心,重覆又重覆地唱歌,較易記到生字。(盧翊銘攝)

不懂音樂的英文老師用唱歌教書 SEN學生也主動答問題

同在道教青松小學(湖景邨)任教的柯頌茵老師亦有參加訓練計劃,她坦言自己並非音樂老師,初時擔心要在堂上唱歌,但發現新法可吸引英文程度較弱的學生投入課堂;而與正常課程相比,唱歌時口部動作較大,可訓練到同學的發音及演繹,令整體口語成績較好。

柯老師稱,有特殊教育需要(簡稱SEN)的小一男生在接受傳統教學時,對英文完全不感興趣,但她以公仔與他打招呼後,他會一起唱歌,亦會在聽故事時主動答問題。

「童心同唱」計劃藝術總監兼本港計劃督導Richard Frostick指出,音樂及唱歌是讓學生捉緊節奏、加深記憶的好方法,學童可在唱歌時學到新詞彙、文法,加強溝通能力,令學習變得開心及快樂。

英國文化協會教育及社會項目主管陳淑芬透露,本港現有9間本地小學參與計劃,包括逾700名學生及30多位老師,料明年推至30間小學。有興趣參與的學校可向協會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