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8】舞台劇記爭民主同路人的撕裂 導演:要在作品現曙光

撰文:呂凝敏
出版:更新:

「我哋好耐冇咁傾偈喇可?」
推開排練室的門,只見兩人在不足600呎的房間對話,你一言,他低頭傾聽,我一語,她用心回憶,曾是新聞工作者的袁文博與趙婉荻,互訴自己堅信的一套,試着如何修補撕裂,這是今年六四舞台劇《傷城記》。劇中夫婦由意見分歧,至各抒己見,到最後坐近、再次相擁依偎......逐步將彼此距離拉近。現實中,爭取民主路上的香港人,近年如劇中夫婦般理念分歧,甚至視昔日的戰友為敵人,明知撕裂對彼此無好處,卻呈現膠著,導演李景昌明言,作為藝術工作者,需在作品中展現希望及曙光,「雖然我們還未找到烏托邦,但要相信烏托邦的存在」。

《傷城記》的編劇及女主角何敏文認為,目前社會撕裂,對爭取民主毫無幫助。 (呂凝敏攝)

離百花齊放民主精神漸遠

「在艱難時刻所做的抉擇,才決定你是個怎樣的人。世界越荒謬,世態越炎涼,越要好好守住自己」,這是《傷城記》故事簡介前的引言。網絡世界意見紛紜,同路人越走越遠,「unfriend潮」爆發,FB裡,每個人漸築起圍牆,只願接收順耳的言論,我們爭取民主,卻離可讓意見百花齊放的民主精神越來越遠。

 

飾演男主角袁文博的陳康表示,《傷城記》只有兩名演員,劇中不斷對話,需有更多時間準備。 (呂凝敏攝)

《傷城記》編劇及女主角何敏文表示,今年的舞台劇與六四並無直接關係,唯一連繫,是男女主角在97年6月4日的維園燭光集會相識,袁文博任職記者,而趙婉荻則是一位準新聞系畢業生。

兩人結婚後,趙的政治取向開始轉變,與丈夫有很大分歧,袁不懂如何處理,鬱鬱寡歡,打算尋死,上吊之時被太太撞破,二人在當晚對談,將價值和信念上的分歧互相傾吐。何敏文說,近年社會上有些人由民主走向建制,亦有相反者,她希望藉著此劇探討箇中究竟,「到底是什麼導致這個轉變呢?如果兩個人之間,其中一人越走越遠,又應該怎樣面對?」

相識於20年前六四集會 男主角難抵妻政見漸不同 

劇中的袁文博與趙婉荻曾在97年的燭光集會,一起保護國殤之柱運入港大校園,但隨著時日推移,雙方對民主議題,如佔領運動、港獨問題及銅鑼灣書店等的觀點越見不同,飾演袁文博的陳康亦談到,劇中自己走上絕路的原因,是因為想不通,「他相信民主自由,這個原則不會改變,但認識趙婉荻後,令他軟化,原來有些事跟原則一樣重要,那就是愛」。

「推倒一些自己曾經相信的事」

陳康指,袁文博非常愛自己妻子,慨嘆社會為何要將她變成魔鬼,鑽牛角尖下萌生「可能我死了會對世界好一點」的念頭。陳康笑說,由於劇作只有兩個角色,二人不斷對話,每次遇到這類沉重的劇本,需花時間浸淫,準備工夫亦要更充足。

劇中的對白不時提到書,何敏文解釋,兩主角都愛看書,而書又代表二人自小相信的價值觀,「現在的世界都那麼荒謬,書還有什麼用?於是主角會將書推倒在地上,代表推倒一些自己曾經相信的事」。

劇中女主角撞破丈夫自殺,造就雙方當晚坐下各抒己見。 (呂凝敏攝)

監製列明慧:見證過六四,首覺自己是中國人

自09年起,六四舞台在劇裡重現一幕幕六四場景,走到第八個年頭,面對公演票房屢創新低,難免感氣餒。監製列明慧指,《傷城記》的主角都是他們那一代的人,「我們見證過六四,第一次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第一次覺得民主很重要」。她指過去每年製作六四舞台劇,都落力把一些新聞片段、坦克模型拿出來,希望年輕人能體會當年屠城的感覺,「但近年愈感艱難,因有些年輕人認為,六四距離他們很遠」,故今年劇團希望製作一個關於香港人的故事,一個關於香港社會撕裂的故事。

六四舞台今年製作劇作《傷城記》,下月即將公演。 (互聯網)
劉曉波在自辯書中指不會當審判他的人是敵人,《傷城記》監製列明慧(右)深受感動;導演李景昌(左)則希望在作品中展現真善美。 (呂凝敏攝)

監製列明慧:有人仍在為八九民運付出代價

列明慧對部分年輕人抗拒中國表示理解,但她強調,有些人至今天仍為八九民運付上沉重代價,「劉曉波仍在獄中,劉霞仍被軟禁,28年來,天安門母親仍不能公開拜祭死去的兒子,故不能隨便說一句『大陸的事與我無關』,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我們還是會記掛著因八九民運而受逼迫的人」。

「民主就是尊重不同的意見」

令列明慧感動的是,劉曉波失去自由多年,在《我的自辯》中仍能說「我不當那些審判我的人是敵人」,反觀身邊的人只是政見不同,便已當對方敵人,劉曉波那份難能可貴的情操,值得我們學習及自省。何敏文慨嘆,社會撕裂根本對爭取民主毫無幫助,「有時候太投入,會忘記當初為何要爭取民主,民主就是尊重不同的意見,若要全部人接受自己的想法,那和建制派有什麼分別?」她又認為,民主派的爭拗多,部分人聽到不合意的說法時,動軏以髒話罵之,「我們是爭取民主的人,是否應對自己有更高要求?質素是否該好一點?」。

劇組排練期間,地上擺滿了書本。 (呂凝敏攝)
劇中二人各抒己見後越坐越近,最後更相擁依偎。 (呂凝敏攝)

《傷城記》的名字,取自於狄更斯的《雙城記》,《雙》的背景是人民對權貴的仇恨如何導致法國大革命,而《傷》的背景則是雨傘運動後,受六四及本土意識影響下的香港人故事。導演李景昌表示,安排二人先以各抒己見的形式溝通,後來兩人越坐越近,更可擁抱依偎,這些均是他希望帶給觀眾的訊息。「有些人或許會懷疑,擁抱過後又如何?問題一到,又陷撕裂」,但他表示作為藝術工作者,需在作品中展現希望及曙光,「雖然我們還未找到烏托邦,但要相信烏托邦的存在」。

李慨嘆,六四舞台在學校巡演越來越難,「學生覺得不要再提六四,甚至覺得什麼都不要再提」,但他對下一代心存希望,「100個學生看這套劇,5個收到訊息也好,我們將這些種子留在他們心中,長大了可能有十個八個會因此關心社會,這已經很好」。

「香港日後不知還可否有這樣的聲音。」

「趁還可以寫就寫,能做就做。」

訪問尾聲,陳康和何敏文如是說。

各人談撕裂

「傾,唔係話我會變成佢或會變成我,睇你覺得段關係重唔重要,如果重要,你必定會搵方法繼續落去。如果傾到尖銳嘅問題,大家會嗌交,咁不如唔好傾住嗰啲嘢先啦,講番其他嘢,好過就咁絕交。」
編劇及女主角何敏文
「好難架!一講就勞氣,政府有份鼓勵撕裂,帶頭嗰個(特首)負責撕裂喎。」
男主角陳康
「一啲好憤怒嘅社運人睇完套劇,可能會覺得好鬼左膠,你可以繼續鬧,但唔係欺凌、拒絕溝通嘅態度,咁樣無助大家搵出路。」
監製列明慧
「可能觀眾會問,傾完又點?攬完又點?但我哋要畀番個真善美大家,要相信現實也會有出路。」
導演李景昌
舞台劇《傷城記》演出日期及時間​
日期 時間
6月9日 下午8時
6月10日 下午3時 *教協專場
6月10日 下午8時
6月11日 下午3時
6月11日 下午8時
購票詳情:票價$180 門票正在城市售票網發售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