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鯨魚|布氏鯨葬萬宜水庫西壩旁 骸骨分批掩埋坑洞內
7月中於西貢海域出沒的布氏鯨上月底(31日)突死亡,屍體解剖程序已經完成,漁農自然護理署決定將遺骸就地在萬宜水庫西壩附近掩埋,待屍體自然腐化後,料需數月至兩年時間,其後專家會「起骨」,再運往海洋公園作日後研究用途。
漁護署昨日(7日)完成勘察,今早(8日)「動工」正式就地掩埋屍體,並呼籲市民不要到附近觀看,以免發生危險。
▼8月8日,漁護署人員到西貢萬宜水庫西壩掩埋布氏鯨屍體▼
記者今早現場所見,日前解剖布氏鯨的地方,屍體部份位置只餘骨架,有部份則仍有血肉相連。
屍體湧出大量昆蟲
在上午九時許,工人到場用挖泥車挖地,估計用來埋葬鯨魚,有指土坑要深於8至10米。大約10時左右,解剖人員揭開鯨屍的帆布,隨即傳來陣陣臭腐屍味道,就連挖泥車的汽油味都蓋不住。
解剖人員用利刀切開鯨魚鰭部及尾部,大量昆蟲湧出,連解剖人員都「嘩」一聲向後彈開。
下午兩時後,挖泥車用機械臂將鯨魚頭骨翻起,放入綠色帆布內,開始埋骨工作。控泥車其後一件接一件將放置在現場的骸骨,逐一放入坑洞內,最後蓋上黑色膠布幕並回填泥土,完成「落葬」。
▼7月31日 游入西貢鯨魚(布氏鯨)魂斷牛尾海▼
需挖8至10米深土坑埋葬鯨魚 最快數月自然腐化
漁農自然護理署早前聯同香港海洋公園、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及及城市大學的專家解剖鯨魚屍體,目前相關程序已完成。署方周日(6日)表示,工作人員掩埋鯨魚屍體時,會採取合適處理程序,確保整個過程符合衞生和消毒要求,以及合乎環境保護原則。待屍體自然腐化後,骸骨會運至香港海洋公園作研究用途,並計劃將來把鯨魚骨骼製成標本,用作保育教育的用途。
現場消息指,掩埋鯨魚需要挖8至10米深的土坑,動用60多包沙。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早前曾表示,估計署方需動用工程挖泥機挖一個較大的坑洞,用泥土將鯨魚屍首就地掩埋,透過不同物質加速腐化程序。
鄭家泰指,自然腐化的所需時間,需要視乎天氣等不同因素,一般最少以月計,甚至一至兩年時間,期間可能需要挖出部分鯨魚骨,以檢視屍體腐化進度。
▼8月7日 萬宜水庫西壩附近就地掩埋部分鯨魚屍體▼
▼8月1日 海洋公園專家解剖鯨魚遺體查死因▼
▼8月1日 海洋公園專家解剖鯨魚遺體查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