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HIV感染者逾半數患兩種或以上共病 醫生倡加入個人化治療

撰文:鄧康翹
出版:更新:

香港整體人口老化,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也不例外。爰滋寧養服務協會早前公布一項調查,發現近54%受訪年長HIV感染者患上兩種或以上慢性共病,當中有66%受訪者因健康狀況而出現情緒問題。

感染及傳染科專科醫生徐詩駿強調,不論是HIV病毒抑或是共病均是「有藥可依、有法可控」,關鍵在個人化治療,他說:「要視乎每個病人的需耍,如年齡、有沒有其他的慢性共病或其他的病毒感染,亦要看性別,會不會有小朋友,各方面都要去作平衡,與患者多傾談,令治療更個人化,最少副作用,從而達到最好的效果。」

受訪年長HIV感染者有兩種或以上慢性共病

爰滋寧養服務協會在去年訪問了110位HIV感染者,年齡介乎20歲以下至80歲以上,其中有77%為50歲以上。受訪者中近一半人(47%)患上一種慢性共病;約54%受訪年長HIV感染者患上兩種或以上慢性共病,最常見為高膽固醇且已需要用藥,佔近三成(28%);其次是高血壓且已需要用藥佔逾兩成半(27%);第三則是糖尿病且已需要用藥佔近一成半(13%),其餘的則包括肝功能障礙、腎功能障礙、精神科疾病等。由數字可見,HIV感染者患上慢性共病的情況相當普遍。

近66%年長HIV感染者出現情緒問題

調查又顯示,近六成六患者因自身的健康狀況和長期病患而出現情緒問題,包括因有感孤獨、擔心受到有差別待遇或感到不開心。而面對用藥,不少受訪者表示,最難處理的事情是擔心HIV感染者身份被識別;其次是擔心忘記服藥;第三則是擔心有藥物副作用。

愛滋寧養服務協會項目總監許思柔提到,協會內有一名65歲獨居長者,在10年前確診感染HIV病毒,於今年初發現患上多種慢性共病,包括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肌肉流失等疾病,她稱:「佢因為擔心日後將失去自理能力而承受很大壓力,更因過份擔憂而失眠、抑鬱等。」

許思柔表示,協會為年長病感染者提供社區家居護理服務,提供多方支援,如協助病人穩定服藥並固定回診,一直跟進着他們的病情,並作出適當的心理治療,釋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壓力,助他們生活重回正軌。

感染及傳染科專科醫生徐詩駿強調,不論是HIV感染抑或是共病均是「有藥可依、有法可控」,關鍵在於個人化治療。(鄧康翹攝)

HIV感染與共病均有藥可醫 關鍵在個人化治療

感染及傳染科專科醫生徐詩駿指出,從臨床所見,不少年長HIV感染者要面對HIV病毒以及長期疾病的治療,難免會為他們身體、心理和行為方面造成負面影響,他解釋:「心理上可能因年齡增長,逐漸失去自理能力,行為上或會不願意外出、擴闊社交圈子,心理上可能精神上會處於緊繃的狀態。」

俗稱「雞尾酒療法」或者「混合療法」的抗病毒混合治療是目前愛滋病標準療法。徐詩駿指,除了口服抗病毒藥物外,亦有長效針劑治療,患者不用每天服用藥物。

徐詩駿強調,不論是HIV感染抑或是共病均是「有藥可依、有法可控」,關鍵在個人化治療,他說:「要視乎每個病人的需要,如年齡、有沒有其他的慢性共病或其他的病毒感染,亦要看性別,會不會有小朋友,各方面都要去作平衡,與患者多傾談,令治療更個人化,最少副作用,從而達到最好的效果。」

「01心意」與過百慈善團體攜手籌款,讓社區變更美好。立即援助基層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