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港消費|業界批政府「妖魔化」酒吧致生意冷清 促推動夜間經濟

撰文:洪芷菁
出版:更新:

疫情三年改變市民生活習慣,早出未必晚歸,如何令「不夜城」香港再現,振興「夜間經濟」促進消費?香港持牌酒吧會所聯會創會會長梁立仁今日(31日)表示,疫情間政府「妖魔化」酒吧,「有咩事又關酒吧事」,通關後港人報復式旅遊未完,令現時酒吧生意比疫情間更冷清,建議改變政策方向,推動夜間經濟及推廣各式酒吧。

+2

疫情後報復式旅遊未完 政府「妖魔化」酒吧

香港持牌酒吧會所聯會創會會長梁立仁在商台節目中表示,三年疫情期間,政府對酒吧「妖魔化」,「即係有咩事又關酒吧事」,食環署亦在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作廣告指飲酒致癌。

他指出,導致酒吧生意冷淡還有多種原因,夜晚人流變少,港人報復式旅遊還沒結束,酒吧的生意比疫情期間還要差,「禮拜五、六小週末嗰啲日子,點解可以咁冷清,仲比平時沒咁平穩。」他指,市民亦習慣提早回家或進行私人活動,並且酒吧可提供的娛樂活動,如今食肆亦都有,「去打邊爐有卡啦ok唱,去食泰國嘢都有卡拉ok唱。」

持牌酒吧會所聯會創會會長梁立仁認為,政府政策應該改變方向,推動夜間經濟。(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內地推港式夜市吸引港人 應發揮各式酒吧優勢提升服務

梁立仁認為,政府政策應該改變方向,推動夜間經濟:「夜晚嘅生活,同日頭嘅生活係息息相關,就唔係話淨係推動朝頭早嘅經濟,夜晚嘅經濟其實你見到宜家開始係愈來愈來衰退,即係東方之珠嘅美譽,仲有沒人去講呢?」

他表示,內地為吸引港人投資,反而構思「港式夜市生活圈」,吸引很多市民北上消遣,香港政府亦應設法令港人感到夜晚逛街並非大問題。又指香港有不同類別、形式的酒吧,亦融合不同的藝術元素,應該多加推廣,並指須提供更好服務質素,與內地競爭。

設仿效泰國、台灣夜市場 選址要交通便利

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在同一節目表示,全面通關後,本地市民喜歡到其他國家旅遊,及到大灣區探索,對本地經濟有一定影響,加上疫情令市民改變晚上作息時間,逛街的人越來越少。他建議仿效泰國、台灣開設夜市場以帶動經濟,他小時候在上環的大笪地氣氛很旺,售賣各式食品及貨品。

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今早在商台表示,建議仿效泰國、台灣開設夜市場以帶動經濟。(資料圖片/蘇煒然攝)

他沒提議可行地點,但認為可以尋找一至兩個地點,開設夜晚市場,不要影響民生作息的地點,「可以玩夜啲」,而小商戶也能賺錢,選址就要交通便利,同時帶動的士及小巴等運輸業的生意。至於夜市運作上是否長期擺攤,還是「朝桁晚拆」,就要討論。

他提到,香港的大排檔深甚具特色,夜晚燈火通明,「好似有個活動咁樣」。他指,「以前我哋香港叫不夜城嘅,希望可以諗吓方法帶動經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