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證「血漿DNA」篩查有效偵早期沒病徵鼻咽癌 助升存活率
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證實,「血漿EB病毒DNA」篩查能有效提早檢測到鼻咽癌,中大醫學院指,研究團隊在首次篩查三至五年後為同一批對象進行第二次「血漿DNA」篩查,再次成功在患者尚未有病徵前及早診斷出鼻咽癌,藉此提高他們存活率。
團隊發現,在首輪「血漿DNA」篩查被認為出現假陽性結果的參加者,在第二輪篩查時確診鼻咽癌的風險是檢測陰性者的17倍,反映相關無創診斷技術不但能篩查出目前的癌症,更能反映將來患癌的風險,有助高危人士作出更密切的監察,該研究剛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旗下的《NEJM Evidence》發表。
早有研究發現鼻咽癌與感染EB病毒有關,患者血液會留有EB病毒DNA。中大醫學院就此在首輪篩查招募了逾2萬名沒有鼻咽癌徵狀的中年男士作血漿EB病毒DNA測試,當中逾300人對EB病毒反覆呈陽性,經內窺鏡及磁力共振檢查有34人證患鼻咽癌,逾一半人屬早期。
中大醫學院指,在首輪篩查的三至五年後,為逾17,000名在首輪篩查中並未發現患癌的參加者作第二輪測試,當中423人在初步檢查及複檢時均呈陽性,結果24人經鼻咽內窺鏡及磁力共振掃描檢查確診鼻咽癌。
篩查成功將鼻咽癌發現期數由晚期推向極早期
確診者中約70%的癌症病情屬第一期或第二期,與本港一般鼻咽癌病人僅20%能在早期確診相比,第二輪篩查成功將鼻咽癌發現期數由晚期推向極早期,與首輪篩查成效相同。而第二輪確診的病人,在中位數33個月的跟進期間,並沒有發現癌症復發個案。
首輪篩查呈陽性人士在次輪確診鼻咽癌風險為17倍
團隊發現首輪篩查的血漿EB病毒DNA測試結果與第二輪篩查中檢測到癌症的機會有強烈關連,在首輪篩查中持續呈陽性測試結果的人士,在次輪確診鼻咽癌的風險,是首輪持續沒有被檢測到血漿EB病毒DNA的參加者約17倍。
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盧煜明指,血漿 DNA 測試愈來愈廣泛地用於癌症篩查,但接受測試者中部分人結果呈陽性卻未發現癌症,今次研究證明,透過血液測試就能非入侵性地找出癌症DNA改變,反映接受測試者未來患癌的風險。除鼻咽癌外,這個現象亦可能存在於其他癌症,未來血漿DNA測試除了可篩查出已有的癌症外,亦有可能反映接受測試者未來的患癌風險,令高危人士可更經常檢查以及早發現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