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聯會副會長胡少偉倡設陪讀簽證 吸外地生來港讀中小學

撰文:容嘉儀
出版:更新:

教聯會今(8日)聯同港大教育學院校友會舉行研討會,討論本港中小學收生不足問題。教育大學助理教授胡少偉則建議,香港可仿效新加坡及澳洲做法,為18歲或21歲以下外地生的家人提供陪讀簽證申請,以及增設「一帶一路」高中生獎學金,吸引外地生來港就讀。

(圖左起)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鄧飛、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總校長陳偉佳、香港教育領導協會副主席許為天及香港教育大學助理教授胡少偉就收生不足發表意見。(容嘉儀攝)

缺乏資深教師 倡中小學實體網課混合

香港教育領導協會副主席許為天認為,學界面對資深教師不足問題,可從改變教學模式,和老師定位入手。他指,新冠疫情促成網上學習,坊間備存大量高質素網絡學習資源,倡議學校的角色轉為學習中心,提供虛擬網絡和實體教學,例如上午則維持正規課堂,下午採用混合學習模式,讓學生先學習必修課堂,之後能「各展所長」。

他續指,老師的角色則由教導者轉為陪伴者,定期檢視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並提供輔導支援。他指出,過往曾到中學以「翻轉教學」方式教數學,即學生預先在家收看教學片,上課時師生一同做練習。他形容,效果成效甚佳,建議小學五、六年級可試行,下午採用混合課堂;高中一半課程可試行混合模式。

為解決適齡人口下跌問題,香港教育大學助理教授胡少偉建議,吸引外地學生到港就讀中小學,仿效新加坡及澳洲做法,18歲或21歲以下外地學生的家人可申請陪讀簽證,解決照顧問題。他又建議政府新增「一帶一路」高中生獎學金,吸引當地學生來港就讀三年高中,並鼓勵在港落地生根。

內地多學校設文憑試課程 考生多赴海外升學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鄧飛指,即使香港開啟方便之門,吸納內地學生,內地生亦選擇聲譽較高的學校,令優秀的學校競爭更大,部分學校收生不足問題仍在,憂慮本港家長難以接受。
他續指,本港中學文憑考試對內地同學吸引力大,近年內地多個城市開辦中學文憑考試課程,惟本港大學對外地文憑試生的收生門檻較高,故內地學生大多藉文憑試報考海外學校,例如如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反映香港院校對內地學生吸引力未算高。

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總校長陳偉佳則表示,香港擁有「國際化」的教育體制和文化環境,對外仍存有優勢,鼓勵可多與大灣區及廣東學校合作和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