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歌詞班創作記錄社會故事 李慧詩作詞述人生不幸與僥倖

撰文:呂婉怡
出版:更新:

有人透過聽音樂治癒心靈,有人透過做音樂去表達故事,當中歌詞是關鍵。由資深填詞人周耀輝任教的中文歌詞創作班,一直是浸會大學熱門的選修科,「牛下女車神」李慧詩今年亦有報讀。今屆歌詞班主題是「無常家+」,由36位學生以「無常」和「無家」為題創作,故事主角涵蓋露宿者、獨居長者、流產母親、同志家庭及劏房戶等,講述「各人各家」的故事,打破大眾對「家」的定義。周耀輝表示,歌詞班除教授作詞技巧,更看重學生要誠實、跳出社會既定框架,「做創作係學做人」。

今年歌詞班主題為「無常家+」,由36位學生以「無常」和「無家」為題材造歌詞,故事主角涵蓋露宿者、獨居長者、流產母親、同志家庭及劏房戶等,講述「各人各家」的故事。(鄭子峰攝)

李慧詩作詞述大學生「不幸」人生 :「不是所有人的家庭都好幸福」

剛畢業於浸大創意及專業寫作課程的李慧詩,是今屆周耀輝歌詞班的學生。她以「無常」作為歌詞主題,講述一位無父無母大學生的故事,故事靈感啟發自一位受訪者,表哥(化名)小時候父母離異,與父親相依為命,因家境窮困,經常要捱餓,幾乎以為會餓死。他自小立志做社工,希望能賺錢養家,然而生活多波折,父親因傷入院,及後確診患有肺癌,不足數月就過身,遺下表哥一人。

李慧詩表示,最深刻是表哥直面人生苦難,獨自承擔一切,陪伴患病的爸爸,由治療到辦理身後事。他即使孑然一身,也懂得靠結他慰藉,幸好人生漸入順境,覓到女朋友,升讀大學,找到工作。她猶記得對方一句,「覺得自己死唔去好幸運」,令她希望透過歌詞帶出生命的不幸、萬幸和僥倖。

她特意以僥倖的「倖」命名作品,而非幸福的「幸」,因生活中有很多不幸,惟一切自有安排,所幸是仍然活著,「起碼我們仍然維持着自己的生活,自己一個人嘅時候,其實已經是一個家。」

悲劇裏 容我自嘲一句 死不去 生死有命仍畏懼 天意弄人而我慶幸 愛人陪著我 在這家裏
《倖》節錄
李慧詩分享透過作詞講述大學生「不幸」與「僥倖」的人生。(鄭子峰攝)

歌詞記錄社會不同面貌 寫流產媽媽經歷勇敢發聲

另一位歌詞班學生周子皓(Daniel),創作《月循環》歌詞,帶出一位媽媽流產的經歷。周子皓表示,在社交平台認識流產媽媽,欣賞對方衝破亞洲社會禁忌,勇敢「發聲」分享流產經歷,是一件充滿力量的事,亦令有相同經歷的女性受到鼓舞,「點解一個BB出世先可以慶祝,但點解唔可以慶祝媽媽經歷完呢一切痛苦嘅流產意外,但仲係一個完整的人。」他指,擁有完整的家庭,在社會上被看似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但流產媽媽的經歷令他產生共鳴,認為社會應正視流產婦的情緒,她們毋須感到羞恥。

明月會堅厚内心 如事事碰壁 在劫難裏看輕 放空心靈 放心歸零 放鬆之中 等回應
《月循環》節錄

此外,有學生以主題「無家」創作歌詞,講述因家庭問題,在貨車飄泊三年的人;亦有無固定居所者,流離於不同Airbnb之間的故事。今屆歌詞班將於本月24至25日於浸大校園舉行演唱暨分享會,展示一眾同學的學習成果及分享當中所思所想,部份作品更會由同學親自演唱。

周耀輝:創作要誠懇面對自己

負責歌詞班的浸大人文創作系教授周耀輝表示,該科除教授學生作詞、改歌名、音韻等技巧,更看重學生要誠實、跳出社會既定框架,「做創作係學做人」。他一直認為創作「是一件很難教的事」,唯只能透過自己過往的創作經歷、「走過嘅路」去引導同學摸索自己創作的路。他更鼓勵同學要誠懇面對自己,「我唔敢講36位同學有幾多真係會入行,但36個肯定會繼續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