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桂思換肝】聯合開漏藥 醫管局急發指引補鑊 先驗乙肝後用藥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鄧桂思今年初在聯合醫院診治腎病,兩名腎科醫生漏處方抗病毒藥物,其乙型肝炎被激活,最終因急性肝衰竭上月兩度換肝,仍然危殆。事實上,伊利沙伯醫院於2007年已發生過同類事件,有病人乙肝復發後死亡。
10年過去,直至再有病人受害,醫管局昨日(12日)才發指引「補鑊」。《香港01》獲悉,新指引列明日後進行相類治療前,病人需先進行乙型肝炎檢驗,並預先向帶菌者處方抗病毒藥物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但有私家腎科醫生指,10多年前開始就遵從此做法,只能形容新指引「遲到好過冇到。」

聯合醫院疏忽處方抗病毒藥物令鄧桂思肝衰竭,該院總監本月9日公開向家屬致歉。(資料圖片)

是乙型肝炎帶菌者的鄧桂思,今年初在聯合醫院診治甲型免疫球蛋白腎病時,腎科醫生處方了含高劑量類固醇的抑制免疫系統治療(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但漏了處方抗乙肝病毒藥物,其乙型肝炎被激活,其後出現急性肝衰竭。此外,伊利沙伯醫院早於2007年已發生過同類事件,該院一名腎科醫生為乙肝帶菌者處方類固醇時,未有提供預防性抗病毒藥物,最終病人乙肝復發後死亡。

抑制免疫系統治療前 先驗乙肝 後用抗病毒藥

10年過去,直至再有病人受害,生死未卜,醫管局才遲來「補鑊」。聯合醫院就事故開記者會公開道歉3日後,醫院管理局昨日(12日)發出的最新臨床用藥指引。《香港01》獲得該指引,當中列明乙型肝炎帶菌者在接受抑制免疫系統治療前,需要先進行乙型肝炎抗原檢驗,若呈陽性就要預先處方抗病毒藥物恩替卡韋(entecavir)或替諾福韋(tenofovir),再進行抑制免疫系統治療,預防鄧桂思這類悲劇再次發生。指引將於本月22日生效。

截圖右上角所見,指引昨日發出並將於22日生效,列明乙型肝炎帶菌者在接受抑制免疫系統治療前,需要先為病人進行乙型肝炎抗原檢驗。(醫管局內部指引部份截圖)

新指引「鄧桂思類病人」屬高危類別 藥物無須自費

而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在醫院管理局藥物名冊中屬於「專用藥物」,指定了只有部份專科醫生,並在特定的臨床情況下才能在乙肝發病前預先處方,否則病人需自付藥費。有公立醫院醫生指,特定的臨床情況是指患者是否被介定為高危類別。據了解,只有接受移植和化療的乙肝帶菌者屬於高危類別,是次最新指引加入若需要連續4星期或以上,每日接受10毫克或以上的類固醇潑尼松龍(Prednisolone)(或與之相等的藥物份量)就屬高危,他們可以以標準收費獲藥物。

另外,鄧桂思個案中腎科醫生本來不屬於上述指定專科醫生之列,即不適宜處方恩替卡韋。醫管局回覆查詢指,自今年4月起,已修訂藥物名冊包括所有內科專科醫生可處方恩替卡韋,並擴闊特定臨床情況的應用。據了解,恩替卡韋原價高昂,但現時有非原廠藥替代,藥價僅原先的十分一,故此醫管局放寬使用限制。

醫管局補鑊指引歎慢板 私家腎科醫生逾10年前已開始做

有公立醫院醫生向《香港01》表示,國際醫學間直至2014年,才建議將恩替卡韋配合高劑量類固醇一同使用,以預防類固醇激活乙肝,在此之前兩者配合使用並非慣例。但有私人執業腎科醫生指,10多年前開始,使用高劑量類固醇時就會同時處方抗病毒藥物,做法非新鮮事,對於新指引「明顯係補鑊啦」,只能形容是「遲到好過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