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廢水|議員籲設緊急救濟金助漁民 環團倡擴闊抽查範圍

撰文:陳葆琳
出版:更新:

日本今年夏季之前透過海底管道,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至大海。有環保團體表示,排放核廢水的時長達幾十年,而有些輻射物質半衰期可達30年之久,對海洋生態影響很大,呼籲政府加強抽查日本進口食品,覆蓋更多城市及食物種類。立法會漁農界議員何俊賢則建議港府擬定緊急應變方案,並設立金額達10億元的緊急救濟金,有必要時支援本港漁業。

+2

東京電力公司上周一(5日)發表報告指,上月於福島第一核電廠附近水域捕獲的魚體內檢測「銫」的含量達每千克1.8萬貝克,超過日本《食品衞生法》規定標準的180倍。

香港地球之友行政總裁洪藹誠指,報告反映日方的過濾及稀釋方法存在漏洞,核廢水內的幅射性物質會依附浮游生物之上,魚進食浮游生物之後,又會一層層經過食物鏈進入海鮮市場,對人類構成風險。他強調,核廢水會因應水流影響周邊國家,「你個海唔會有個閘,唔會閘住啲水唔會留去其他國家㗎嘛。」

香港地球之友行政總裁洪藹誠認為,日本排放核廢水之後,港府對進口食品的檢測必須做得更足,抽查的程度及密度更強、範圍更廣,覆蓋更多城市及食物種類。(資料圖片/林穎嫺攝)

他又提及,排放廢水不只是一兩年,而是長達幾十年,有些輻射物質例如銫,半衰期亦可達30年之久,對海洋生態影響很大,「佢哋存在喺海洋入面嘅時間好長,經過水流之後可能走返埋一齊,個total amount(總含量)愈嚟愈多嘅話⋯⋯你foresee(預示)到,個海係咁大,不斷咁樣增加落去,影響只會越嚟越嚴重。」洪藹誠表示,日本排放核廢水之後,港府對進口食品的檢測必須做得更足,抽查的程度及密度更強、範圍更廣,覆蓋更多城市及食物種類,例如部份加工食物的原材料亦可能受影響。

香港地球之友敦促環境局統領政府相關部門,包括天文台、食物環境衞生署,漁農自然護理署等,強化核事故通報機制,加強海洋生態污染監測,並嚴格執行食物安全監管措施。消費者委員會亦應就進食福島鄰近地區食物的潛在健康影響進行風險評估,以保障市民的健康。

立法會漁農界議員何俊賢則表示,日本當局排放核廢水非常不負責任,認為港府雖然已發出聲明重申立場,但政府在事件上對於行業的支援仍然不足。他指,排放核廢水對於香港的實質影響存在不確定性,但首先會令市民對海產的信心大減:「如果佢一過咗條紅線,我哋係完全失守,所以我哋係要提早、距離條紅線劃個安全區,係有可能出現嘅問題前,做好所有護城牆,呢個係我哋必須要做。」

立法會漁農界議員何俊賢認為,政府應擬定緊急應變方案,至少撥款10億元作為緊急救濟金,以應付核污染事故對漁民的影響。(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何俊賢舉例指,中國東部附近水域魚產一旦驗出含放射性物質,逾200艘船需要即時停業,並改至其他地方捕漁,漁民對水域不熟悉以及作業模式的轉變,影響漁獲並帶來風險,逐步影響漁民,「行業裡面更大壓力就係,個心唔安,因為我見到唔件『救生衣』。」

他認為,政府應擬定緊急應變方案,至少撥款10億元作為緊急救濟金,以應付核污染事故,例如在漁民大規模停業的時候,作為補償或津貼,「你剩係停日本食物係冇用,你停日本食物,我(漁民)嘅生計係會受影響㗎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