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贈|過去5年70人等不到肝臟離世 港醫籲港人續展大愛精神
港府正與內地研究建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然而近月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出現不尋常取消登記申請。上周末(20日)有份隨團往廣東就兩地器官捐贈及分配制度交流的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顧問醫生陳智仁今日(24日)在商台節目重申,即使日後兩地互助機制恆常化,兩地病人資料亦不會互通。
陳智仁指,2018年至2022年間,香港有70名病人因輪候不到肝臟離世,籲港人續發揮大愛精神,支持器官捐贈:「作為前線醫生,初心好簡單,極之希望香港市民發揮大愛精神,因為無器官捐贈,(技術/機制)都係紙上談兵,我哋(前線醫生)有血有肉見到一個一個病人過世。」
本身是港大臨牀醫學學院教授及肝臟移植科主管的陳智仁周二(23日)形容上周末到廣東省與內地器官移植專家交流,獲益良多,釋除不少疑慮。他指,兩地就器官捐贈協助的安排達成初步共識,日後當內地有捐贈器官在配對時,沒有適合的病人可接受,即醫學上的第二層分配機制,屆時啟動機制通知香港,香港的醫護前線接收有關器官後,會就是否適合病人作最後決定。
港大肝移植主管陳智仁:香港與內地器官輪候資料不會互通
陳智仁今在商台節目再指,即使日後兩地互助機制恆常化,兩地病人資料亦不會互通,設立機制後,內地未能成功配對時會通知香港,再由專家衡量器官是否適合再作配對,器官最後用於哪位病人,決定權在港前線醫護人員,強調兩地輪候名冊上的病人資料絕對獨立運作,對方亦不能接觸有關資料。
陳智仁表示,內地有系統紀錄全國需進行器官移植的病人資料,以及登記器官捐贈紀錄,能偵測不尋常情況,並可聯繫公安系統打擊器官販賣,他指出,香港輪候器官人數多,「每一條隊排滿病人」, 估計即使有機制,日後有器官「用不著」而送往內地機會低。陳以肝臟移植手術作例子,指從捐贈者體內取出到完成移植手術,在6至8小時內完成最理想,因此若與內地進行器官移植互助,華南、大灣區地區車程較易掌握。
陳智仁又指,2018年至2022年間,香港有70名病人因輪候不到肝臟離世,籲港人續發揮大愛精神,支持器官捐贈:「作為前線醫生,初心好簡單,極之希望香港市民發揮大愛精神,因為無器官捐贈,(技術/機制)都係紙上談兵,我哋(前線醫生)有血有肉見到一個一個病人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