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港人屬肥胖 近三成人有高血壓 中年人患心血管病風險逾11%

撰文:韋景全
出版:更新:

衞生署發表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經抽查後本港有22%市民在體格檢查後屬於「超重」,32.6%的市民更屬於「肥胖」。而檢查後,有29.5%的市民更出現患高血壓的情況。衞生署亦預測,在30至74歲人士中,未來10年內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平均風險為11.4%,即每1,000名該年齡組別人士中,可能會有114人在未來10年內患上心臟病。
衞生署指,市民應實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進行足夠的體能活動、均衡飲食、保持健康體重、不吸煙和避免飲酒;而慢性疾病患者應定期由醫護人員跟進病情,以便及早發現疾病和處理。

衞生署於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間,調查訪問超過16,000名15歲或以上的市民,涉及超過7,400個家庭住戶,當中超過2,000名受訪者進一步完成身體檢查。

署方分析上述的身體檢查結果,發現「超重」(即體重指標BMI≥23),佔22%,而「肥胖」(即體重指標BMI≥250),佔32.6%。其中,男性超重或肥胖的比率高於女性,19.7%女性屬超重、26.4%女性屬於肥胖;而男性經體檢評為超重的佔24.6%,肥胖更達39.4%。

倘計及「中央肥胖」,以腰圍定義的話,即男士腰圍大於90厘米、女士大於80厘米,女性中央肥胖的比率為38.7%,稍高於男性的36.8%。如果以腰臀比例為定義,即男士≥ 0.90、女性≥0.85,結果是39.9%的男性屬中央肥胖,稍高於35.4%的女性。

衞生署亦發現,29.5%市民患高血壓、8.5%有糖尿病、51.9%患高膽固醇血症,83.9%市民是高鹽飲食(即高於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每日攝取量少於5克的上限),而90.9%市民鉀攝取量不足(低於世衞建議每日攝取量至少3.5克)。

衞生署強調,超重和肥胖是患上糖尿病、高血壓和癌症等常見非傳染病的風險因素,而超重及肥胖的情況加劇,可能與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第一部分報告中,市民體能活動不足的情況顯著上升有關。

衞生署又指,超重、體能活動不足、高鹽飲食和與進食蔬果量不足相關的鉀攝取量不足,均會導致高血壓。在高血壓的患者中,超過40%的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直至進行調查的身體檢查才發現,而類似情況亦出現在其他心血管的風險因素,例如分別有36%和70%的糖尿病和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不知道自己的情況。

當局亦根據「Framingham風險模型」,預測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周邊動脈血管疾病和心臟衰竭。在30至74歲人士中,未來10年內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平均風險為11.4%,即每1,000名該年齡組別人士中,可能會有114人在未來10年內患上前述的心血管疾病。

衞生署發言人說,進行足夠的體能活動、均衡飲食(包括進食足夠的水果和蔬菜)、保持健康體重、不吸煙和避免飲酒,都有助減低健康風險,而慢性疾病患者應定期由醫護人員跟進病情,市民在有需要時盡快求醫作健康評估,以便及早發現疾病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