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都會大學學生「服務學習」 關愛視聽障及SEN社群
作為大學生,學業固然重要,但成績以外,學習如何關愛別人、回饋社會,亦是成長中重要的必修課。三位不同學科背景的香港都會大學學生,在不同領域積極籌備、參與社會服務,帶著一份同理心,以行動關愛社會上不同的弱勢社群,包括視障人士、聾人、SEN學童及其家長。走入他們的圈子,了解他們的需求並給予支援,三人坦言最大的滿足感在於看到參加者快樂地參與活動,而在過程中所建立的友誼,互相交流、彼此信任、感染對方的過程,更是無價的成果。
攝影:歐嘉樂
由零開始學做領跑員 輔助視障人士做運動 被一個個堅毅故事感動
看不到,不等於做不到。主修護理系的王嘉琪(Carol)參與「瞳‧理‧行—視障人士運動支援服務」計劃成為「光明導師」,與視障或全失明人士一起做運動,並從旁提供適當支援。參加之前,Carol從未與視障人士接觸,幸獲計劃提供的一系列訓練支援,預先「做足功課」:「視障人士需要我們透過口述影像,以了解周遭環境。當來到一個新環境、什麼都看不到,其實好缺乏安全感。所以我們要多練習,盡量仔細地形容身邊事物,讓他們能(在腦海中)拼湊出身處環境的畫面。」除此之外,也要學懂領路法、時鐘定位法等,以便準確指出方向,或提醒視障人士留意身邊的情況,好考眼力及溝通技巧。Carol亦表示,除了技巧要練,心態也要學習,本著一份同理心助人:「我們必須了解他們的需求,而非以同情、憐憫的口吻幫助他們,我們彼此是平等的。以朋友的方式互助,才不會令他們覺得被過度關心。」而在訓練期間,Carol更試過蒙著眼上洗手間、帶白杖外出等,希望透過體會視障人士的處境,更切身處地提供支援。
藉著學生事務處舉辦的一系列活動走入視障人士的圈子,Carol至今曾帶領他們進行雙人瑜伽、擲飛鏢等運動,更試過擔任領跑員,帶領他們圍著香港都會大學「環校跑」。Carol坦言被視障朋友的鬥心和堅毅所感染,其中一些人歷經視障至全失明的人生低谷,卻仍不放棄,堅持發展興趣,展現過人才能的生命故事,更令Carol備受鼓舞:「他們帶給我好多得著,那種克服困難,不屈不撓的精神好強,很值得學習。我輔助的視障朋友叫Inti,她參加過各大馬拉松項目。記得起初參加都大『環校跑』時我十分緊張,反而是Inti給我信心,對我全然信任,使我能更放膽(實踐訓練所學),更投入地與她一起跑。她就像導師般,一步步教導我,讓我協助其他視障人士時能表現得更好。」
學業以外 盼助SEN學童脫下標籤 紓緩緊繃的家庭關係
獲選為「第三十一屆傑出專上學生服務獎」20位得主之一,酒店及可持續旅遊管理系學生徐誠亨(Ryan)曾於社企工作,一直熱心參與社會服務,最希望能幫助更多弱勢社群,為他們送上關愛和快樂。如是者,Ryan聯同其他大專院校的學生一同籌辦社會服務計劃「學習齊『家Fun』」,舉行一系列活動,先設立讓家長了解特殊學習需要(SEN)的講座,如剖析其行為模式、了解背後的原因等等;再藉著瑜伽及盆景工作坊,造就親子溝通、相處的機會,讓家長和小朋友一邊發揮創意,一邊透過溝通了解彼此的想法。Ryan發現SEN學童的表達能力雖然比一般人遜色,但於藝術創作上往往敢於突破框框,激發意想不到的創意點子:「有時SEN學童像是一個形象較負面的標籤,外人會覺得他們好頑皮、什麼也做不了,要家長花長時間陪伴。久而久之,部分家長或會覺得自己的子女次人一等,加上溝通上吃力,便會用較嚴苛、消極的說話指責小朋友。」而正因家長認為自己的子女能力較弱,傾向過份保護,令SEN小朋友的成長及發揮空間更小。
Ryan希望透過工作坊,打破溝通障礙造成的隔閡,加強親子合作、修補關係。Ryan指家長不但能從中留意到子女的技能,更能學習以正面的態度,為子女給予肯定,令他很有成功感。「看到他們的親子關係改善,那份滿足感好深刻。我留意到他們願意互相配合,做到雙人瑜伽較困難的動作,而家長也學會放手讓小朋友自由創作盆景。有家長更跟我分享:『原來我的子女也不比別人差,我也會為他感到自豪。』」這段深刻的助人經歷,令Ryan決意繼續走入更多不同弱勢社群之中,並運用自身技能,以不同的義務工作形式幫助更多人,「社會上有好多人需要幫助,我常常問自己,我能如何幫助他們?縱然個人能力有限,亦希望能將自己的能力及知識應用於社會之上,這個社會上至少有一個學生,願意真正走入他們的世界,了解他們的背景和故事。」
加入聾人社企 籌辦專為聾人而設的多元活動 提升聾人家庭的生活質素
現代企業機構愈來愈着重社會企業責任,就讀專業會計榮譽工商管理系的莊令晞(Natalie)為了解如何履行這種責任,服務社會,主動走出安舒區,服務聾人群體。Natalie直言大眾或因聾人肢體動作大,便覺得他們「好惡、好得人驚」,加上手語應用在香港並不普遍,往往增加聾人與其他人溝通的難度,同時因缺乏了解,容易產生誤解:「原來他們喜歡被稱為『聾人』而非『聽障人士』,也是親身接觸對方才得知。」
Natalie早前透過大學的實習計劃,到社企「龍耳社會有限公司」實習,期望了解聾人的生活,並學習跟他們相處。Natalie表示:「大部分學校、電視節目、新聞都沒有手語翻譯,聾人能接收資訊的渠道很少,加上並非每個聾人都識字,要靠我們傳達一些時事新聞或政府政策消息等,提醒他們留意。而我發現除了生活、學習上的困難,社會上亦缺乏為聾人而設的娛樂,更遑論家庭活動、旅遊等。」正因教育、學習、溝通上困難重重,聾人就業就更困難。
在社企實習期間,Natalie負責定期與聾人舉辦研討會,了解他們的需要。除此之外,她更參與組隊為聾人籌辦月餅班、密室逃脫遊戲、免費麵包派發等活動,「看著他們由心而發的笑容,玩得開心,更說希望有更多這類型活動,我覺得好有成功感。除了更了解聾人的需要,實習工作亦令我明白做義工可以好多元化、好好玩。想不到我也能自己開辦一個月餅班,還能夠跑勻全個石峽尾區的麵包店,親手收集麵包、包裝再派發,雖然跑到『身水身汗』。但看到對方反應熱烈,收到後好開心,就覺得好滿足。」於實習期間,Natalie更多走一步,主動參加手語班,學習簡單手語與聾人溝通,「基本早、午、晚安,自我介紹、食物及交通工具都有學。其實挺難記的,但頗有趣,也覺得很有型。」憑著這份助人之心,Natalie於「花旗集團—社聯大學生社責實踐計劃2022」中獲頒「卓越大獎」,她直言得獎屬一份肯定,亦是她繼續做義工的推動力,「這個獎時刻提醒我,不論現在抑或未來畢業後,都要保持細心,要肩負多一份社會責任,關懷身邊不同的人。」
(部分相片由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