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南區東涌兩校合併 蔡若蓮欣賞辦團有先見之明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本港學齡人口減少,位於南區的明愛胡振中中學,與東涌的明愛華德中書院,明年9月將合併。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今(22日)在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表示,欣賞辦學團體的先見之明,果斷合併兩校,讓南區與東涌的學額互補,對於合併後有意留南區就讀的學生,局方會提供支援。

稱南區學額過剩但東涌需求殷切 讚辦學團體有先見

蔡若蓮表示,南區人口老化嚴重,學額供應過量,相反東涌由於不斷發展,對學額需求殷切,欣賞辦學團體明愛的先見之明,果斷採取合併兩校的措施,讓公帑資源得以善用。她又指,不論南區的學生搬往東涌的校園,或是留在南區的其他學校上課,局方會繼續與團體緊密聯繫提供支援。

蔡又指,學齡人口正面臨結構性下降,並非短期波幅,因此已與收生高危的學校商討方案,希望循序漸進處理,避免出現「斷崖式」情況。例如以合併或重置等方式,處理學額過剩的問題,舉例早前龍翔官立中學與九龍工業學校合併、筲箕灣東官立中學搬往學額需求較高的觀塘區等。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小班教學只對年紀小的學生有效

被問到有建議在中學推行小班教學,蔡若蓮認為,小班教學只對年紀愈小的學生有效,並無研究指對中學生有益。她亦解釋,中學生需要發展更多興趣,若人數太少,校方難以開辦選修科,有違課程均衡發展的方針,「想整一隊足球隊都唔夠人。」

蔡強調本屆政府已承諾不會安排中學「復位」,收生困難的學校可實行「25+1」,即中一學生超出26人便可開辦兩班,並會因應學生人數下降,以及部份學科教師不足,調整教育文憑學額,例如英文科便會額外開辦課程,亦會加強中層教師的培訓。

蔡續指,學校收生不足的根源為出生率下降,雖然社會正討論鼓勵生育,但遠水不能救近火。她提到,有意見倡吸納海外華僑或內地跨境學生的家長,認為應先提升教育質素,並考慮兒童監護制度、本地家長反應及相關配套等再決定。

合併初期提供校車接送學生往返東涌及南區

明愛日前表示,明愛華德中書院是直資高中學校,只開辦中四以上級別,向高中班提供職業導向課程,惟高中學校的社會功能已逐漸減退,加上東涌人口不斷上升,對教育服務需求與日俱增,逐促成兩校合併契機。兩校合併後,會成為一所資助中學。

明愛華德中書院下學年起會停止取錄中四學生,現時學生可在校內繼續完成中學課程,合併初期新校會提供校車服務接送學生往返東涌及南區,胡振中中學生部份不願遷往東涌的學生,校方會盡力安排他們入讀南區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