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醫院婦人等到死 病人組織倡主動聯絡候診者 殘廁裝感應器
東區醫院一名58歲女病人,在急症室等輪後超過12小時,其後被發現在「殘廁」失去知覺,之後離世。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過往不時有類似不幸事件發生,認為公立醫院需要檢討指引,當多次未能聯絡病人時,需主動跟進,有需要時可戴維生儀器監察狀況。他又指,即使「殘廁」內有緊急求助掣,但當病人突然暈倒,沒可能作出救助,建議加裝動態感應器,一旦有人長時間不動可以發出警報。
彭鴻昌指出,每逢流感高峯期急症室每日有6000人次求診,最高可達7000人次,病人入院經分流後,如果情況穩定,有機會輪候長時間才能見醫生,過往曾有病人病情突然轉差,急轉直下而離世。
據醫管局資料,院方曾分別於中午12時半及下午1時45分呼喚病人,惟最終下午4時半在無障礙廁所內才發現病人失去知覺。
女病人在東區醫院急症室求醫至死亡過程
4月16日 23:00——58歲女病人因發燒和咳嗽到東區醫院急症室求診。
4月17日 11:15——醫生為女病人診斷後,安排等候作進一步檢查,病人當時情況穩定。
4月17日 12:30——職員先後於等候區及透過廣播系統呼叫女病人名字,但未能找到她。
4月17日 13:45——醫護人員再次透過廣播系統呼叫女病人名字,惟病人未有回應。
4月17日 16:30——醫護人員在急症室等候區無障礙廁所內發現女病人失去知覺,隨即為其進行心肺復蘇。
4月17日 17:06——醫院宣告女病人不治。
須主動尋找輪候病人 病人暈倒未必可以按緊急掣
彭鴻昌指出,由於輪候時間過長,部份病情穩定的病人可能「等唔切行開咗」,但職員不宜先入為主,以為病人已離開不作跟進,認為有需要檢討現行指引,如何處理未能聯絡的輪候病人,例如主動尋找或致電確認,甚至有儀器監察病人維生指數。
他又指,雖然無障礙廁所內設有急緊求助按鈕,但未必發揮作用,「如果病人仲有意識先會按到掣,但如果突然間暈一暈無咗知覺,係唔會按得切。」他提到,港鐵紅磡站去年曾發生相似事件,有乘客倒卧洗手間內最終失救,醫院可以仿傚加裝動態感應器,當病人在洗手間內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不動,就向院方發出警報。
將RFID用於掌握病患動向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同樣建議,應為急症室的病人佩戴維生儀器以監察狀況。他續指,急症室輪候時間長,有些病人可能由一開始只是非緊急等到半緊急,故有需要定時監察病人的最新情況。他表示,組織過去多年已提議將病人手帶與RFID(無線射頻技術) 連接,用於掌握病患動向,特別是一些有需要的病人,如沒有家人倍伴、小朋友及無自理能力的病人,惟醫管局一直未有取納,質疑醫管局未有就事件吸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