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馬士 利子厚
利子厚徹頭徹尾是一名「愛馬士」。四歲騎上馬背,從此與馬結緣。大概12 歲開始學習馬術,十六七歲第一次出賽。2008 年香港協辦北京奧運馬術項目,他有份參與籌辦,跨越重重障礙,見證本港成功舉辦世界頂級體育賽事。34 年前,他已經是馬會會員,個人或合夥至今累計擁有17 匹賽駒;2022 年九月,獲選為香港賽馬會主席,帶領馬會擁抱機遇,迎接未來。
作為馬術運動員,他明白再多的訓練與準備,也未必敵得過世事無常— 例如天氣變化、受傷等突發事情,體會「跌倒是常事」、「臨場變化可以很大」的道理。面對轉變, 他說,首先不要嚇自己,然而也不要太執著,要靈活應變。與馬兒相處貴乎超凡耐性與細心觀察;放諸待人處事,他認為溝通是大道,唯有互相了解,才能找出問題癥結, 化解分歧。
騎馬、養馬、賞馬,從經歷中成長,利子厚笑說與馬的緣起。
與馬有緣
香港賽馬會主席利子厚接受《駿步人生》專訪,笑言永遠也會記得2008 年的這一天。
2008 年北京歷史性主辦奧運會,香港有幸協辦當中的馬術項目。賽事由8 月9 日至21 日,歷時12 天,上演盛裝舞步、場地障礙賽及三項賽等個人及團體賽事,決出六面金牌。
2008 年8 月21 日是比賽最後一天,香港烏雲密佈,天氣預告指八號風球,來勢洶洶。「知道當日很大機會要打八號,工作人員心焦如焚。」當時擔任馬會董事的他今日說起,仍然歷歷在目。
香港賽馬會當年斥資12 億港元,為北京奧運及殘奧會馬術比賽提供場地和後勤設施, 包括負責設計和興建兩個比賽場地,將香港體育學院改建成沙田奧運馬術賽場;馬會上水雙魚河鄉村會所及香港高爾夫球會的一部分,則成「越野障礙賽」場地。
「對於熱愛馬術的人來說,能參與設計及興建國際級的比賽場地,是夢寐以求的機會,非常難得。」利子厚回想籌備經過說: 「然而即使做好準備,突如其來的變化無人能夠控制,就像颱風快要打到來一樣, 足見世事無常。」
賽事最終順利完成。他笑說:「香港真的是一塊福地!最後一日賽事風平浪靜,即使有雨,也是所有賽事完成後,才下微雨。」
擁17匹賽駒
利子厚一生與馬匹結緣。
他透過個人、合夥或團體名義,養過17 匹賽駒,要數最愛哪一匹,他率先點出「天下為攻」(已退役),指牠有鬥志,是養過的馬中最成功的一匹。牠出賽四個季度,跑出七場頭馬紀錄,其中2018 年更於沙田馬場勇奪一級賽「主席短途獎」,實力非凡。訪問時,他手執昔日愛駒獲獎的舊照,愛不釋手。
另一匹至愛,名叫It’s My Day,他曾經騎著牠參與2007 年在沙田舉行的「好運北京-香港回歸十周年盃」賽事(2008 年京奧馬術項目的測試賽);賽後送至澳洲享天年。
現為香港馬術總會行政委員會主席的利子厚說:「馬很特別, 牠有一種反射性的行為(Opposition Reflex)。騎馬時,人們傾向用力控制繮繩,馬匹被繮繩用力拉扯會感到不適而作出反抗,結果雙方容易變成『鬧交』般的對抗。」事實是, 「最緊要學會放鬆,不要硬碰硬;明白做什麼動作會令馬兒感到不舒適,那便盡量避免。」對待馬兒,跟待人一樣,讓他領略到世事本無常,有時不應該太執著,要靈活應變。
溝通是大道
要找出問題所在,首要是溝通。他說:「馬術講求人馬合一,要溝通,建立默契,我們需要細心和耐性。」他舉例說,一旦見到馬兒抗拒做某些動作,要多觀察理解為什麼,這全都可以應用至待人處事的態度上。
首次與馬結緣,他年僅四歲。「第一次騎馬的地方,在香港一個名為『巴黎農場』的地方,即海洋公園前身;那裡有幾隻小馬,父母將我抱上其中一匹。」直到十二三歲,他到外國留學,寄宿在美國東岸的親戚家裡,與表哥表妹相處,期間跟隨表妹到騎術學校騎馬,學習騎馬姿勢和發出指令,是為有系統習騎的開始。
直到大約17歲,他首次參加馬術跳欄比賽,雖以玩票性質,但教他體會到,無論是勝是負,最緊要學會駕馭良駒,必須時更要懂得「飛身落馬」、安全著地。「(比賽)現場有好多事情發生,一不小心可能撞到其他馬匹。騎馬的人個個都覺得自己好叻,但真正考功夫是如何安全落地,即術語所講的『飛身落馬』 (Flying Dismount)。」
被問到多年來與馬匹相處,對其人生觀可有影響?他頓了頓說:「馬兒性格很敏感,你當天心情是好是壞,是緊張還是放鬆,牠全都感受得到。而且,馬兒會挑選比牠弱勢的人來欺負,每當有人騎在其背上,牠很快就知道此人是否好欺負,特別是小馬。小朋友學騎馬,若不懂得騎,馬兒會拒接命令,但遇到懂得騎馬的人,就會乖一點。」
2008年奧運馬術賽事後,馬會同年成立了香港賽馬會馬術隊和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馬術隊;馬術發展計劃其後進一步優化,目標不變,都是培育和提供更多機會予有潛質的青年騎手。馬會同時支持殘疾人馬術隊運動員。
適逢今年9月杭州亞運會舉辦馬術項目,他在訪問中,特別為香港隊員打氣,祝願他們努力投入賽事,為香港爭取佳績。
馬術講求人馬合一,要溝通,建立默契,我們需要細心和耐性。
建設未來
利子厚34年前已經是馬會會員,去年九月,更獲選為馬會主席。他形容,得力於馬會具遠見的長遠策略與投資計劃,這幾十年來,馬場設施及科技發展有長足提升,造就今日香港賽馬會成為世界級賽馬機構。
未來重點發展方向,包括強化沙田馬場、跑馬地馬場及廣州市從化馬場這「鐵三角」關係。「馬會已經是國際級賽馬機構,我們可以將多年來賽馬累積到的知識和經驗帶到廣東省,協助廣東省發展馬產業鏈。」
2021年5月,馬會與廣州市政府簽署框架合作協議,推動大灣區馬產業發展。協議主要合作方向包括:從化馬場於2025/26年起舉辦常規賽馬賽事;提升從化馬場的設施,以及建立馬產業鏈。他相信,這一切也有助進一步將大灣區馬產業發展,推動至世界級水平。
利子厚表示,馬會的獨特綜合營運模式,結合賽馬及馬場娛樂、會員會所、有節制體育博彩及獎券,以及慈善及社區貢獻,令它得以創造經濟及社會價值,回饋社會。馬會透過受嚴格監管、合法及負責任的途徑,滿足社會大眾對博彩的需求;同時推行的有節制博彩策略配合和支持政府的受規管合法博彩政策,將市民的博彩需求轉為合法博彩渠道,有效打擊非法博彩活動,更令政府的博彩稅收入保持穩定,以幫助有需要人士。
2021至2022年度,馬會回饋社會共336億港元。新冠疫情三年間,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就疫情相關項目的審批捐款,總額逾29億港元,累計服務人次超過300萬。
利子厚多年來積極參與公益事務,曾任包括匡智會會長、伸手助人協會副主席等。他說,善良是至高無上的美德,每個人都需要有善心及謙虛的態度;而馬會的非牟利經營模式,以博彩收益去回饋社會,會一直做得更貼切,致力秉承建設更美好社會的宗旨,眾心至善,攜手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要好好裝備自己,離不開兩個C字,即Curiosity(好奇心) 積極學習新知識;Compassion(同理心), 多關心身邊事物,避免過度依賴電子世界接收資訊。
參與籌建大館 歷十年
馬會的慈善捐助聚焦五大重點範疇,包括豐盛耆年及長者服務、兒童及青年發展、健康社區、人才及業界培訓, 以及體育及文化。在推動藝術文化方面,由馬會進行保育及活化的「大館—古蹟及藝術館」(大館)便是當中具標誌性的一個項目。
今次訪問便是在大館進行。座落中環核心地帶的大館, 是馬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合作推行的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的成果,亦是香港最重要的其中一個歷史古蹟活化項目,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三大法定古蹟組成,部份建築已擁有超過180年歷史。
經過逾十年時間的復修及活化,大館於2018 年正式對外開放,現已成為本港藝術文化及消閒地標,訪客人數突破1,100 萬,更於2019 年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
利子厚一直參與大館的保育活化計劃。訪問當日他由大館建築「賽馬會立方」往外望,見證建築群經過專業團隊多年的修葺,盡力保留一磚一瓦,別有感觸。
他表示,香港擁有長遠而豐富的歷史,海納百川,中西文化交匯,大館經過保育轉型成文藝地標,吸引大眾參與不同的藝術活動,正好能連結過去,展現城市開放活潑的一面。再者,藝術文化給人空間發揮想像,令人得以創造心中所想,對每個人也很重要。
兩個「C」字贈青年
兒童及青年發展是馬會慈善捐助的重點範疇之一,透過支援各式項目,讓不同成長背景的兒童及青年享有平等發展機會,得以盡顯潛能。
利子厚2013 年至2019 年擔任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成員,並於2017 至2019 年出掌科技大學的大學拓展委員會主席一職。現今世代活在科技發展急速的社會,問已為人父的他,對年輕人提升競爭力,可有什麼建議?他點出兩個「C」字:Curiosity( 好奇 心) 與 Compassion( 同理心)。他說,要認 清時局,了解社會需要,必須走出虛擬世界:「要好好裝備自己,離不開兩個C 字, 即Curiosity(好奇心),積極學習新知識; Compassion(同理心),多關心身邊事物, 避免過度依賴電子世界接收資訊。」
*資料提供 : 馬會刊物 《駿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