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老有所「施」「我『相』講」訴說當代長者的第二人生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老有所依,2蚊搭車、坐關愛座,長者普遍給大眾的印象都是依賴、被照顧的一方。當醫療愈發達,人類愈長壽,「凍齡」、「美魔女」的標籤相繼出現,「60歲中年論」又引發另一個身份認同的課題。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主辦 - 賽馬會躍動啓航計劃,最近就探討50+朋友的自我價值、與社會的關係進行研究,透過「我『相』講」影像發聲研究作品展覽,探討當代長者的內心世界。今次邀請到兩位50+研究參與者,葉鵬威先生及張嘉強先生為大家親身解畫,訴說他們第二人生。

退休︰不退步

「終身學習、退而不休」是退休公務員葉先生的格言。55歲退休,自覺依然年輕,他不斷尋找學習機會,繼續擔當照顧者的角色。現時年屆76的他與太太一同凑孫並照護四個年長的父母,同時全力投入服務長者的義務工作。退休後葉先生有機會接觸服務長者的工作,接受培訓學習,亦從中認識到健康老年齡化的事實和自己及社會的需要。

保持好奇心,拋開年齡的局限,正是退休船舶管理總監張先生面對退休、長齡的正面心態。熱愛馬拉松的他,一生從未停下腳步,踏入第二人生,68歲的他自覺機遇處處,不但投入義工工作,更報讀長者學苑課程,以旁聽生身分與大學生一起上課,跟上社會步伐,輕鬆與年輕人打成一片,生活還有更多事物待他發掘。

參加是次「我『相』講」研究,對兩位來說都是一個新嘗試。研究團隊捨棄刻板的問卷調查,特意採用「影像發聲」 的方式進行研究,邀請50+以影像表達自己對身分、年齡以及生命旅程的體悟。兩位從零開始學攝影,探索如何以相片作為媒介,將內心感受、環境、被攝者與社會串連。不單單是個人課題,透過小組分享討論,與其他参加者交流討論,多角度觀察和感受自身與社會的關係。

自我價值︰「作別人的祝福」

各個年齡層都有其精彩之處,年輕時拚搏成就,年長時更要謙卑。「作別人的祝福」張先生說。希望可以以自身的經驗歷程,感染並鼓勵別人生活得更加精彩,時刻update自己,不要跟社會脫節,對生命充滿熱誠,發揮真正的自我價值。精彩人生源於自信心、對自己的正面看法、是否具備與別人相處的能力。葉先生認為︰「多欣賞自己和別人、多表達感恩的心、多實踐成功經驗、勤學習、敢於接受挑戰,也相信夢想一定可會成真。」

社會︰「爭取」之外亦要「付出」

為長者「爭取」福利、「爭取」權益,單方面的索取造失衡狀態,往往是世代之間的矛盾開端。葉先生認為︰「長者不應該是社會的負累,而是其中一種寶貴的資源。」他積極推動長者要改變心態,希望扭轉社會對長者的看法。張先生非常認同,並笑言︰「當代長者都有三高︰知識高、資源高、經驗高。」兩位以身作則,在退休後的日子,繼續以不同形式服務社會,作出貢獻,實現老有所「施」,向共融社會邁進。

想聆聽更多當代長者的真實聲音,即日至4月21日來到「賽馬會躍動啓航計劃 - 我相講 影像發聲研究作品展覽」,屆時將展出39位參加者的部分作品及研究結果,讓大眾更立體了解他們的心聲,鼓勵互助和溝通,與社會發展共融同步。

「我相講 影像發聲研究作品展覽」
日期︰即日至4月21日
時間︰早上9時至下午5時
地點︰中環中心地下H6 CONET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