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社區資源不足 理大關注長者下泌尿道及前列腺患者身心健康
去年,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的甄秋慧教授率領研究團隊開展了一個關注男性長者下泌尿道及前列腺患者身心健康的計劃。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指,良性前列腺增生影響5成 60歲以上及9成70歲以上的男性。根據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本港超過一半的60歲以上男性患有良性前列腺肥大症,70歲約有70%,80歲以上幾乎90%以上男性會出現前列腺脹大。通常情況下,前列腺在男性成年後大小就會維持穩定,但隨著年齡增長,可能因為荷爾蒙轉變而開始脹大。前列腺脹大會壓迫尿道,導致排尿不暢,甚至影響排尿功能。下泌尿道症狀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特別是尿失禁和尿急問題,會給患者帶來壓力和焦慮。計劃首席研究員甄秋慧教授表示,在傳統的華人社會觀念下,提及性議題及涉及身體與性相關的部位,社會的接受和認可度較低,這也導致男性長者對於自身下泌尿道及前列腺問題感到尷尬和難以啟齒。
研究成員博士生陳小榮先生發現,不同社區持份者對於男性長者下泌尿道及前列腺患者的身體問題感到新鮮。社工和醫護人員指出社區存在著資訊不足的問題,未能提供足夠的資源給患者,如轉介和心理輔導等。此計劃開展近一年,已於為社區不同持份者推廣如何因應男性長的下泌尿道的問題以飲食,睡眠質素,運動,與及正向情緒管理和身心健康議題著手,於社區層面在長者地區長者中心,安老院舍以及私人護老院,為約1500名長者提供男性長者下泌尿道及前列腺患者身心健康的生活議題內容,讓長者有更多的資源和資訊,對自己身心健康有進一步關注而減低忌諱求醫的可能性。甄秋慧教授補充在計劃的活動中,有些患者表示自己在患病期間,隱瞞不給予家人知道病況,甚至不願告訴家人自己的隱憂。這種不同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下,讓患者在求醫路上卻步起來,阻礙正視身體問題而誘發不同程度上的負面情緒和身心健康問題。
在研究計劃期間,應用社會科學系博士生陳小榮先生帶領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的學生瞭解男性長者下泌尿道和前列腺患者的身體問題如何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傳統觀念使得男性長者不願就醫,導致了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和身心健康問題。護理學系的學生就患者的飲食、睡眠品質、運動、積極情緒管理和身心健康等方面入手,創作了一系列社區資源手冊、短片和教育活動,旨在為男性長者提供全面的健康知識和自我管理技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下泌尿道和前列腺患者的身體問題所帶來的壓力和困擾,克服求醫的障礙,促進身心健康。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臨床講師何美芝女士表示學生接受男性長者下泌尿道及前列腺的資訊與及蒐集資料時,發現社區對於病徵與及患者可得到的管道亦有不足情況,奠定計劃的成功與及重要性。
本計劃亦將與養和醫院泌尿科中心副主任陳偉希醫生合作,就男性長者下泌尿道及前列腺問題與如何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著手開展研究部分。早期的介入治療成為本港前列腺增生的新趨勢,陳偉希醫生表示除了藥物治療及傳統手術治療,現今不少醫院引入新式微創手術(又名前列腺提拉術)在前列腺上植入4至5個植體,手術的功效目的是撐闊尿道,恢復暢通,手術採用監測麻醉,這可以減低年長人士全麻或半麻風險,手術過程約20分鐘,而且傷口較細小,康復時間相對較快。患者術後小便速度提升超過60%,生活質素提升,性功能亦有所改善。
甄秋慧教授補充有鑑於在計劃期間男性長者表示往往在求醫時,都顯得較為尷尬,而且在家人陪同下更難以啟齒;希望藉此計劃讓社區持更開放的態度,瞭解下泌尿道及前列腺相關病類,男性長者明白現今技術是有效能夠減低問題的嚴重性,在手術配合下都有助減低問題擴展的嚴重性而減低身心健康問題出現的影響。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臨床醫學意見,如有疑問請向醫生查詢。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