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小巴外勞|90年代引內地司機曾失敗 汽總:提升待遇招本地人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本港多個行業現人手不足,港府早前表示有意參考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針對人力明顯不足的行業輸入外勞,包括運輸業。有運輸業工會早前稱,若政府執意輸入外勞,不排除有進一步行動,包括司法覆核、發起罷工等。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公共小巴分會主任陳逢源今早(4日)在電台節目指,小巴各條專線合計缺乏數百名小巴司機,續指業內缺人主因在於薪酬待遇差,認為時薪若提升到至少80元,設食飯及休息時間,可有機會吸引新血加入,解決人手問題。他又提到,香港以往也試過引入內地司機,不過「試驗失敗」,質疑現時引入國內司機的成效,「我睇(內地司機)唔會做得好耐。」。

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周國強則在另一電台節目稱,業界現時缺少逾1000名司機,當局也曾暗示先輸入500名外勞,他予以贊成並建議讓他們駕駛近關口的路線,他又指要考慮經營成本,如再加薪並轉嫁相關成本市民,或令他們轉乘其他交通工具。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公共小巴分會主任陳逢源估計,各條專線合計缺乏數百名小巴司機,直言小巴職業司機是多種車種中「待遇最差、人工最低」,每更約9小時,時薪要視乎不同專線的繁忙程度,有些時薪介乎50至60元,部份稍好則有60至70元,但平均而言,月入僅約1.3至1.4萬元。

他形容這份收入難以養家,也難以吸引年輕人入行,而薪酬低、待遇差、缺乏休息時間等的情況也導致人手流失,有些專線以往有6輛小巴、6位司機,流失3名司機,剩下的3名司機要「做六架車嘅嘢,做到喘唔到氣。」

有工會認為,小巴司機人手不足問題要靠改善薪酬待遇解決,而非貿然輸入外勞。(資料圖片)

內地生活成本低「點解要嚟香港」

被問到現時無人入行,輸入外勞能否解決人手問題,陳逢源直言不同意輸入外勞,並提到早在90年代,香港曾引入一批內地司機來香港,不過內地司機來港要處理住宿、三餐、中介費用等問題,令他們來港工作的實際收入只有薪酬的約三成,「當時係試驗失敗。」他又指,現時廣東省司機在內地工作,平均收入有七、八千元,甚或有些可過萬元,「(內地)生活成本無香港咁高,點解要嚟香港?」

他續指,在香港及內地駕駛除左右軚的分別外,「香港車多人多路窄燈多」,內地司機來港未必能適應,且香港小巴專線有很多,由多間公司負責,他認為這些公司要處理內地司機來港後的住宿、管理等問題,亦非三言兩語可處理,明言「我睇(內地司機)唔會做得好耐。」

促提升小巴司機時薪及休息時間

陳逢源認為,現時小巴司機的待遇太差,提高待遇、設立福利吸引到年輕人入行,才是解決人手問題的方法,促僱主將小巴司機的時薪提高至最少80元,令他們月入至少有1.7萬元,也要設有休息及食飯的時間。

商會引述當局稱先輸入500外勞

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周國強則在另一電台節目稱,業界現時缺少逾1000名司機,當局也曾暗示先輸入500名外勞,他認為可先安排他們駕駛近關口的路線。他又指,小巴司機時薪現時加至60至70元,月入達1.5萬元,認為若再加薪,並轉嫁市民,或令他們轉乘其他交通工具。

▼財政預算案.政府推動吸納人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