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直擊紅潮|深水灣今即掛紅旗 淺水灣內灣染紅 死魚浮水面

撰文:梁晉穎
出版:更新:

近日天氣和暖,溫度回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今日(22日)表示,在港島南區深水灣泳灘發現紅潮,泳灘掛起紅旗,提醒市民勿在該處游泳。記者現場直擊,除了深水灣外,相連的淺水灣也被染紅,其中在泳灘東南面的天后及觀音像對出內灣,積聚大片紅潮,水面有死魚,但未有臭味。

▼3月22日下午 深水灣出現紅潮▼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今日下午4時公布,指深水灣泳灘由於發現疑似紅潮已懸掛紅旗,提醒市民勿在該處游泳,直至另行通知。現場所見,海面略帶淺紅色,拍岸的海水可見到明顯的紅色。

相連的淺水灣,拍岸海水同樣呈淺紅色;在東南面的天后及觀音像對出內灣,則可看到一大片磚紅色的紅潮,十分明顯;水面有些小魚屍體,現場未聞到臭味。根據泳客上載相片,深水灣昨日已見有紅潮,在泳灘兩邊有一大批死魚飄浮。

▼3月22日下午 淺水灣出現紅潮▼

+5

本月11日荃灣汀九泳灘出現紅潮引起的「藍眼淚」現象,有攝影愛好者再於昨晚及今晚在場拍攝到藍眼淚情況,十分明亮。

不過今日入夜後在淺水灣並未有「藍眼淚」,料這次紅潮不是夜光澡引致。

▼3月21日晚 汀九泳灘再出現「藍眼淚」▼

+7

紅潮出現緣於該處水質受污染,另外都與氣溫回升,以及天氣潮濕有關。近日本港多處有雨,而氣溫亦較溫暖,令養分沖入大海,有利紅潮形成。

▼2023年3月11日 晚上早段汀九泳灘再現「藍眼淚」▼

漁護署資料顯示,當海水裡的一些微型單細胞、浮游藻類暴發性地大量繁殖,藻類含有的色素引致海水變色,這一種自然生態現象便稱為「藻華」;因應不同的藻類色素,藻華可令海水變成粉紅色、紅色、褐色、褐紅色、深綠色或其他顏色。

署方指紅潮普遍用來描述由高濃度藻華引致海水變色的現象。有少數的藻類品種會引起紅潮,令魚類死亡;另外有些藻類,即使在低濃度情況下都有機會產生不良影響,產生毒素污染海產或對人體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