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加價|議員批加幅過高 九巴倡每年按方程式調整加價幅度
疫情襲港逾三年,經濟復甦在望,政府亦為五家專營巴士公司去年提交的加價申請揭盅。九巴傳訊及公共事務部主管簡學悕今早(15日)於港台節目表示,多項成本例如人工、燃油等都上升;同時客量仍較疫情前減一成,加上新鐵路線通車加劇競爭,因此在平衡市民負擔能力後,提出是次加價申請。
至於為何九巴連續兩年有盈利、且去年才獲批加價時,仍要再申加價,簡學悕回應指,如未有計及政府補貼,2020年仍會有虧損,而且2021年的加價是2018年時提交的申請,認為有滯後,「成三年時間,你見到個物價變化都大啦。」他認為可以探討票價調整機制,每年按方程式計算加價幅度。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恒鑌則批評,五間公司加價是「開天殺價,落地還錢」,幅度比想像中高,認為未將通關及復常等對營運有利的因素考慮在內。他又批評,城巴機場線申請加五成為「瘋狂」,即使25年來未曾加價,都不應於一年內追回加幅。
政府發言人表示,審慎處理加價申請,如評估後認為個別申請加幅過高,會建議調低其加價幅度,甚至拒絕申請。
各家專營巴士公司已向政府遞交加價申請,其中九巴申請加價9.5%,龍運巴士則申加價8.5%,而城巴新巴則劃一每條路線加價2元。大嶼山巴士亦申請加價9.8%,值得注意是,城巴亦申請調高所有往返機場的路線(即A及NA線)車費,幅度為50%。
簡學悕於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按九巴及龍運的申請加幅計算,即每程車平均分別加0.7元及0.9元。他續指,加幅是平衡了負擔能力,以及營運上的可持續性需要,由於客量仍然下跌,較疫情前跌一成;加上港鐵屯馬線、東鐵過海段通車,同樣令乘客減少;同時員工短缺、國際油價高企令原本只佔整體成本一成,增至一成半,故此訂出是次加幅。
不過根據立法會文件,九巴於2020年及2021年,即使受疫情影響仍然有過億元盈利;加上2021年已曾獲批加價,再申加價的理據備受質疑。簡學悕回應指,2020年的盈利是計及政府補貼,否則會有虧損;而2021年的加價,是2018年申請的,所有數據都有滯後,「成三年時間你件到個物價變化都大啦。」他又表示,假如不想辦法增加收入,會影響財政穩健,並強調加幅是追回之後的滯後,不能單看通脹率。
現時港鐵直接根據經濟數據,按方程式自動調整票價,但被批評「有加無減」。簡學悕認為,社會可以探討是否有空間改善巴士票價機制,例如之前提出申請後,需相隔三年才獲批,巴士公司難以判斷何時可加價。他認為,可探討設方程式,每年按客觀標準調整票價。
陳恒鑌於同一節目表示,各公司是次申請的加幅比想像中高,如按現有機制的方程式,其實加幅只是約2%,而且有不少營辦商於2021年已加價,相信其申請加幅未將通關及復常因素考慮在內,形容為「開天殺價,落地還錢」,希望行政會議審批時考慮市民負擔能力。
城巴機場線於1997年開辦後未曾加價,但今次申請加50%,陳恒鑌形容為「瘋狂」,即使要追回加價,都應分期加價,並要了解是否有虧損。他又批,新巴城巴申請劃一加2元,部份線加幅達六成,會令市民吃不消。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則關注機場員工受影響,機場線隨時加至70多元一程車,令機場人手短缺的情況雪上加霜。他續指,雖然25年來未曾加價,但當年的定價本身較高,之後後辦的新線亦較貴,批評加幅不公道。
對於新巴城巴劃一加2元,鄧質表示背後或涉及巴士公司策略,短途線加幅達六成,質疑或希望透過票價,淘汰短途路線。
政府:如加幅過過會調低幅度
政府發言人今日出稿回應,稱正處理相關申請,會按既定程序審慎考慮和審批,致力減低對民生的影響,同時維持巴士公司財政穩健。
發言人提及,考慮因素包括巴士公司的收支財務情況及前景、公眾的接受程度和負擔能力,以及巴士服務的質和量,惟表明如經評估後認為「(如)個別申請加幅過高,會建議調低其加價幅度,甚或拒絕相關申請,以做好把關工作」。
巴士公司加價幅度是多少?
各專營巴士公司去年向政府申請加價,據政府披露,九巴加幅達9.5%,城巴新巴劃一加兩元,部份路線申請加價50%,詳情按此。
新車費何時生效?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將審批加幅,當局指如果加幅過高,政府會建議調低加價幅度甚或拒絕申請,暫未有加價生效日期,詳情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