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可加可減|消息:正檢討機制或考慮利潤水平限加幅 月底出爐

撰文:陳葆琳
出版:更新:

港鐵事故連連,惟每年按「可加可減」機制調整的票價,與其所得利潤不成正比,一直為人詬病。五年一次的港鐵票價調整機制檢討於去年年底結束公眾諮詢,消息指,港鐵本月會將檢討結果及建議交行政會議會審批。據了解,檢討方向之一是,考慮港鐵利潤水平,限制票價加幅,例如部份立法會議員倡議的「利潤對沖」,但最終方案有待敲定。

票價調整主要取決於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及運輸業工資指數變動,並設封頂機制保障市民不會承擔過高的票價。但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目前票價調整機制未有將利潤計算在內,難免引人非議,累積加幅亦只是將加價拖延,建議以港鐵股息補貼市民的交通費,並規定加價幅度以通脹率一半為上限。

五年一次的港鐵票價調整機制檢討於去年年底結束公眾諮詢。(資料圖片)

港鐵「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每5年檢討一次,政府於去年9月20日起就檢討票價調整機制,展開為期3月的公眾諮詢。票價調整機制的方程式,包含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及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以及一個預先設定數值的生產力因素。

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變動是指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計及前一年12月份的按年變動;工資指數變動是指工資指數計及前一年12月份的按年變動;生產力因素則由2013年起設定為0%。

可加可減機制方程式:

0.5 x 去年12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變動 + 0.5 x 去年第四季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變動— 生產力因素

根據票價調整機制內各項客觀指數的數據計算所得,票價或會維持不變、向上或向下調整,並設「負擔能力上限」的「封頂」機制,實施的票價加幅不得高於同期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的變動,如某一年根據票價調整機制計算的整體票價調整幅度少於1.5%,則該年票價不會作出調整,有關未作調整的幅度將轉入下年度的票價檢討中一併計算。

港鐵去年大賺

港鐵上周公布去年業績,全年客運服務收入為164.81億,車務營運收入為134.04億元,車站商務收入為30.77億元,經常性業務利潤達1.57億元。其盈利主要來自於物業發展,內地及國際鐵路﹑物業租賃及管理業務收入為260.16億元,按年增加3.9%,利潤增加54.7%。

消息指,港鐵本月初邀請各界人士諮詢,本月會向行政會議會提交檢討結果及提出建議。據了解,是次檢討的其中一大方向,是研究港鐵利潤對加幅的影響,多個政黨亦有提出相關建議,例如立法會「A4聯盟」提出利潤系數,按港鐵利潤金額,再將加幅向下調整,例如當利潤達150億或以上不可加價;利潤是在100億元至低於150億元之間,則將票價加幅乘以0.25。

不過,消息說最終檢討案及報告仍未敲定。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一直提倡港鐵及其他非鐵路公共交通票價加價,須限制通脹率一半封頂,並與盈利掛鈎,「如果某一年嘅盈利多過幾多幾多,個個通脹嘅一半就打個折扣,因為社會好多人都會覺得佢年年賺大錢,例如舊年香港水深火熱都可以賺100億」。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提倡港鐵及其他非鐵路公共交通票價加價,以通脹率一半為上限,並與盈利掛鈎。(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田北辰亦建議,倘行會認為營運商中經營不濟,則以港鐵股息補貼,以確保本港公共交通的長遠發展。他指,工資中位數亦非年年高於通脹,但港鐵過去多年加幅均是通脹的七成,認為行會審批「出咗大事」,「一係唔加,一加就加好多,觀感上好差。」倒不如加幅一律與通脹掛鈎。

他說,相信加幅減至通脹的五成對港鐵「唔係好傷」,但可改善大家的生活質素:「其實咁多年佢都係加緊通脹嘅七成,我而家只不過叫佢略減到通脹嘅一半。你只加通脹嘅一半,我咪畀你加囉。」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認為,目前「封頂」機制並不代表不會加價,只是把加幅一直滾存,倘連續數年整體票價調整幅度少於1.5%,代表「每年都爭緊港鐵一個加幅」:「當唔使加嘅時候,機制一路差嘅時候,由於有累積加幅,佢都可以攞返出嚟加,呢個就會令到市民壓力大既。」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認為,目前「封頂」機制並不代表不會加價,只是把加幅一直滾存。(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他說,最理想是可加可減機制方程式之中加入盈利計算,並應把票價與港鐵物業收益掛鈎,累積加幅則隔年取消,「物業收益個度,有個機制嘅連接。令到即使我哋唔係去郁動個條方程式,我哋都有好多其他方法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