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在乎我的所有情緒
小B因為人際關係問題導致情緒受到困擾,經轉介後,她參加了護士診所的認知行為治療,認識並學習如何處理情緒。
今天,小B和母親坐在我的面前,哭着訴說彼此的不是。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病房經理鄺穎賢
可能因為是獨生女的關係,母親總是很擔心小B的生活瑣事,就算女兒已經是一名中學二年級生了,她仍然每天都向小B查問:午餐吃了甚麼?夠飽嗎?和同學的關係如何?但這些問題與嘮叨都不是導致母女二人經常吵架的導火線,而是每當母親看見小B發脾氣、訴說自己的不開心,又或哭起來的時候,她只是想盡辦法控制小B的負面情緒,例如訓斥小B「你不應該感到不開心」,而未有關心女兒的情緒和背後的原因。原來在她心目中,若果孩子有任何負面情緒,就一定是有情緒病;若果孩子不快樂,便是她這個母親做得不好,代表自己很失敗。所以每當她看見小B不開心的樣子,便會自動依循自己所訂的這項規條,斷定自己不是一個好母親。
聽完母親的剖白之後,我開始明白為甚麼她總是在十分擔心小B她有嚴重的情緒問題甚至是精神病,這一切都是基於母親希望孩子能快樂地成長的心。只是在她的規條下,母親只接受孩子有開心的情緒,令小B感到很無奈、生氣又無助。小B每天在學校經歷種種事情而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後,回到家還要面對母親的規條,令她總覺得若自己有情緒就好像做錯了事導致母親不快,便會更加生氣,於是以發脾氣來表示不滿及宣洩自己的情緒。這更令她深信,若果母親總不願意接納自己的情緒,自己一定是不被愛的孩子。
聽完兩母女訴說各自的心聲後,我們都相互了解到彼此的立場及看法。小B知道原來母親只不過是想她無憂無慮地快樂成長,卻忽略了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無形中否定了小B;母親亦明白小B希望她多接納自己,包括女兒的所有情緒,不理是好與壞,能夠讓她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需要。
這一節治療成功令母女二人互訴心聲並抒發各自的情緒,令她們了解到每個人都有各種情緒,而情緒亦沒有對錯之分。只有接納他人及自己的情緒,情緒才得以抒發,身心精神就自然會更健康。
《香港01》「01醫務所」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合作,隔一個星期二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筆下心澄】。
「澄」即是把水靜放,讓水中物沉澱,然後變得清澈。願你靜心細味每一篇小故事,見微知著,明白自己及別人的內心,把事與情看得更透澈。看得清楚,懂得珍惜,願此專欄能安撫你情緒的波瀾,享受歲月靜好。更希望你把這份體會和你關心的人分享,好讓美好人生的路上多一個夥伴。
故事細節經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