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幼牛遭分離放逐 團體冀約見漁護署停捕捉
本港流浪流離失所之餘,還要面對骨肉分離。有關注流浪牛組織今(26日)向立法會議員申訴,不滿漁護署將在西貢、大嶼山捕捉的幼牛,放逐在西貢創興水上活動中心,加上不少幼牛未斷奶,創興區域未有足夠草量餵食,令幼牛出現「皮包骨」慘況。關注組織要求漁護署將流浪牛族群放回其族群,及正視署方職員粗暴對待幼牛行為。
漁護署於2011年成立牛隻管理隊(牛隊),展開「捕捉、絕育、遷移」計劃,以平衡牛隻福利及人牛衝突。目前以西貢白臘及創興水上活動中心作調遷地點。大澳環境及發展關注協會(護牛組)義工於去年11月巡訪創興,發現編號「533」的幼牛,身形更加瘦弱,可憐地躲在枯枝間,並出現肚瀉情況。「533」幼牛又因肚餓想找同處的大牛「索」奶,卻慘遭推撞。義工通知漁護署後,再見「533」幼牛時身體比早前更加脆弱,署方之後為其絕育,目前仍圈禁在漁護署農場。
義工在今年2月發現「703」幼牛在懸崖峭壁上覓食時,不慎墮下受傷,義工帶牠返回平地始離開,惟上月在創興已不見其蹤影。該關注協會主席何佩嫻指,創興植物多以大葉草及台灣相思為主,嚴重缺乏牛的草糧,加上草的高度過矮,令牛隻要不斷磨地吃草,導致嘴巴常破損流血。其中「701」幼牛常獨來獨往,在沒有草吃的情況下,頑強挨過一個冬天,今年4月2日義工發現他身體十分虛弱,6日後情況急劇轉差,即通知漁護署帶回農場觀察。
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主席何來要求政府立即停止捕捉幼牛,及遷移至創興。她直斥署方在本周一(24日)討論牛隻議題時,指團體將幼牛錯認為「迷你牛」,「言論簡直是荒謬。」何佩嫻批評指,去年陸續有逾10隻幼牛被單獨放逐在創興,期間出現死亡、失蹤或身體有問題、過瘦被捉回牛隻農場觀察、圈禁。她希望議員能代約漁護署官員見面,反映意見,及召開公聽會和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不過,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指,若非涉及重大公眾利益事件,鮮有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但會跟進署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