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倡改善樹木管理 取替市區不適合品種 改善風險評估審核
本港時有發生樹木倒塌導致人命傷亡事件,發展局表示,經專責小組觀察後,將推出一系列改善措施,包括為新種樹木制定最低泥土容量和土壤深度要求,取代不適合種植於市區的樹木、改善樹木事故的匯報及增加風險評估的審核等,日後亦會在發展局樹木辦在政策層面統籌政府各個樹木護養部門,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可在部門首長的年度評核報告中對此方面的工作表現給予評價,加強相關人士責任。
去年九月發生鳳凰木塌下壓毀校巴及私家車事件,發展局其後成立路旁樹木種植和護養專責小組,由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擔任主席,經數個月檢討後,專責小組認為在路旁樹木種植護養及樹木風險評估方面有可改善之處,發展局經考慮後決定推出一系列措施。
其中,專責小組發現不同部門在檢查樹木狀況所得結果與建議的緩減措施之間有差距,例如發現樹木缺陷後,沒有以相應的緩減措施跟進;又或觀察結果與風險評級並不一致,例如樹木的觀察結果為健康/結構欠佳,但風險評級仍屬於「 低」;未有足夠參考同區相同樹種樹木的狀況以檢查異常情況;甚至發現異常情況後,沒有使用儀器協助作進一步評估等。
當局建議擴大「以樹木為本」風險評估的涵蓋範圍,新增的範圍包括在有限空間生長(即樹穴或護樹環 )而胸徑 500 毫米或以上的樹木或整體高度9米或以上的樹木,以及生長狀況不穩的樹木,有助確保及早發現潛在風險較高的樹木。換言之,「以樹木為本」風險評估的範圍不單涵蓋古樹名木、石牆樹及胸徑超過 750毫米的樹木 (不論是否確定感染褐根病 ),個別樹木巡查涵蓋的樹木數量預計將會增加約5倍 ,目標是在2023年的樹木風險評及管理工作周期執行上述變更。
此外,現時全港約有三分之一的土地為未批租和未撥用政府土地,未有詳細統計樹木數量,地政總署未來要按風險為本的原則,主動安排定期檢查這類土地上的樹木,聚焦於沿著高人流及/或車流鄉村道路種植的樹木,目標在數年內完成檢查週期。
發展局亦建議改善樹木倒塌報告的格式,集中提供重要和必要的資料。各部門須在嚴重/重大事件發生後,在可行情況下盡快通過通用數碼平台提交報告,而其他事件的報告亦須在一星期內經平台提交,當局目標是在 2023 年年中前更新有關數碼表格。
每年需檢查樹本增至4.5萬棵
發展局發言人補充指,現時每年有約9,000棵樹被定為風險較高的樹木,擴大詳細檢查樹木的範圍後,估計每年需詳細檢查的樹木會增至4.5萬棵,但發言人強調,有關數字浮動,只能粗略估算。
另外,發展局發言人指,部份先鋒物種已種植數十年,現時已逐漸老化,結構及健康轉差,威脅到公眾安全,故將會取代老化的先鋒物種,包括台灣相思,預料需時數年時間,強調會因應樹木的情況排緩急先後,並非即時全部斬樹。
政府欠缺人手跟進樹木管理一直為人咎病,發展局發言人透露,建築署5名專責樹木管理的職員要處理10萬棵樹。被問到會否增聘人手,發言人指,部分部門已有足夠專業人員,亦會視乎情況外判樹木管理工作,故不應劃一建議增聘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