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騙案】一個復活假11假官來電呃千萬 90後讀書人最易中招

撰文:呂凝敏 洪琦琦
出版:更新:

電騙停不了!警方表示,電話騙案又有上升趨勢,復活節假期期間便發生11宗假冒官員的電話騙案,呃走1,245萬元,最大宗的涉及金額347萬元,當中四宗單一損失逾100萬港元,相信受害人均是洩露自己新開設或正在使用的內地銀行賬戶密碼。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譚威信今早在記者會上表示,電話騙案有上升趨勢。 (洪琦琦攝)
手機程式Protect可讓騙徒在第三方電腦監察受害人輸入密碼和驗證碼,並有機會攔截轉賬時由銀行發出的提示短訊。(洪琦琦攝)

首季電騙失逾四千萬元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第三隊總督察偵緝總督察譚威信表示,2017年第一季合共接獲171宗電騙,當中127宗有損失,共涉款4,058萬元。其中假冒官員佔54%,共有92宗,佔整體電騙損失共九成;其次為「猜猜我是誰」,佔23%,共40宗;其餘為虛構綁架,有39宗。假冒官員電話騙案收取騙款最常見的手法為直接匯款,佔47.4%,佔37宗,其他手法有透露自己銀行戶口號碼和面對面交收,分別佔39.8%和12.8%。

近七成受害者為香港永久居民

電騙受害人中,多數為高中程度,佔19.88%,其次為高等教育程度,佔13.53%。多數為30歲以下人士,共有39名。女性有85名,佔67%。不要以為內地假官只能呃到新移民或居港內地人士,警方的數據顯示,近七成受騙人士,為香港永久居民、9%為新移民、21.8%為臨時居民。

三月騙案數字明顯回升

今年第一季和去年同期相比,電騙數字下跌30宗,佔14.9%。今年1至2月的電騙個案只有雙位數字,3月卻達三位數字,為108宗。復活節假期期間,有11宗都是假冒官員,四單超過100萬元。受害人均是洩露自己的內地銀行賬戶密碼而招致損失,最大宗涉及金額347萬元。

今年第一季電話騙案逾九成屬假冒官員手法。 (洪琦琦攝)

攔截銀行發出轉賬短訊提示

譚威信指,騙徒故事萬變不離其中,多數假冒官員,或恐嚇受害人被網絡通緝,要求受害人出示身份以表清白。受害人需匯款到內地戶口,或要求受害人將其資產轉移到受害人名下的內地賬戶,同時間着他將銀行戶口密碼輸入不知名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protect,或用手機程式讓騙徒在第三方電腦監察受害人輸入密碼和驗證碼,並有機會攔截轉賬時由銀行發出的提示短訊。警方亦留意到大部分假冒官員電騙中,尤其一些損失較大的案件中,受害人往往向親友借錢繳交所謂的保證金。

鄭澤仁表示,騙徒以漁翁撒網隨機致電本地用戶,沒有特定的目標,各個年齡層都有可能受害。(洪琦琦攝) 

2017年共有78宗有損失的假冒官員電騙個案,12.8%為面對面交收。警方在過去兩個月內,共拘捕四名、年齡介乎25至44歲的兩男兩女,他們涉及和11宗面對面交收的假冒官員的電話騙案有關,涉款約772萬元,其中一人更從受害人收取395萬元支票。

受害者背景多為30歲以下、高中教育程度以上

對於受害者多數為年齡30歲以下及接受高中教育程度以上人士,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第3A隊主管鄭澤仁表示,騙徒以漁翁撒網隨機致電本地用戶,沒有特定的目標,各個年齡層都有可能受害,而上述這組群多數為在職和上學人士,或較少接觸電騙訊息。他解釋,警方的反電騙宣傳多以電視進行,在職和上學人士或多不看電視,警方將會積極以傳單及製作宣傳短片,提醒市民避免受騙,亦會擴闊宣傳平台至新興的社交媒體,讓年輕人能接觸警方提醒有關電騙的訊息。

警方呼籲,市民應該留意來電顯示,如有+852字頭的電話,要提高警覺。他提醒,內地和香港的執法官員均不會以預錄語音的形式致電市民,也絕對不會要求市民交出款項以示清白。他呼籲市民切勿將金錢傳入不知名的戶口,也不要登入不知名的網站或隨意下載不知名的手機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