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中港分隔家庭冀取居留權自力更生 有家庭曾上山挖野菜充飢

撰文:洪芷菁
出版:更新:

聖誕節本是普羅大眾慶祝歡騰時,惟有一群中港分隔單親家庭,卻仍為三餐不繼而愁苦。來自這些家庭的小朋友,聖誕願望是希望「媽媽有身分證」,能夠自立更生,一家團聚。

單親媽媽黃女士指,自己疫情間,曾與兒子分隔近兩個月,飽受相思之苦,甚至出現輕生念頭。亦有單親子女坦言,因未能通關母親沒有工作,曾要上山「挖野菜」充飢。

疫情逾三年,由於中港仍未能通關,中港分隔的單親媽媽暫時得以留在香港,可在香港為自己的雙程證續期,陪伴在港、已取得居留權的子女。不論通關與否,這些家庭面臨的問題同樣嚴峻。封關前,這些單親媽媽需要回內地續證,因而要與兒女分隔約半個月,飽受思親之苦。封關後,她們不能往內地工作以賺取小量薪酬,生活捉襟見肘。

疫情間患重病 與兒相隔兩個月

黃女士指疫情前,每當自己須返內地辦理續證,均會將兒子暫託付給其他家長照顧,與兒子相隔半個月才相聚。直至疫情這三年間,她因兩地封關,可獲恩恤在港處理續證,能留港陪伴兒子,卻發現兒子因家庭而影響上課表現欠佳,如不敢在堂上舉手答問,缺乏安全感而經常抓弄不同物件。

她指若能通關,儘管自己想要回內地探親,但仍然會十分牽掛兒子。她坦言自己曾出現輕生念頭,但幸好有教會好友支持自己而繼續堅持生活。她憶述自己在發現患有子宮瘤疾病,因要回到內地就醫及進行手術,耗時一個多月,加上過關後需要隔離十四天,與兒子相隔近兩個月才能重聚,兒子亦表達對自己非常牽掛。

黃女士指疫情前,每當自己須返內地辦理續證,均會將兒子暫託付給其他家長照顧,與兒子相隔半個月才相聚。(張浩維攝)

住鐵皮屋三餐難溫飽 與母分離寄人籬下

現就讀中四的慧晴,與母親住在元朗某山邊的一間鐵皮屋,需忍受雨季漏水與冬日嚴寒。疫情期間,香港及內地通關有所限制,母親無法往內地工作,收入微薄,二人卻需上山挖野菜填肚,每兩星期才吃一頓肉。

慧晴憶述與母親分隔最久有半個月,因無法承擔長途電話費,亦不能與母親通話。未封關以前,每當母親往內地辦理續證手續,自己被安排暫住於姨媽家中,未能適應環境,亦非常掛念母親。

慧晴憶述與母親分隔最久有半個月,因無法承擔長途電話費,亦不能與母親通話。(張浩維攝)

每逢中秋生日請願 無錢放棄編程興趣

現12歲的多多於與母親今年已是第十二年請願,期望政府運用酌情權批准其香港身份證以留港照顧子女。

二人僅靠兒子的5820元綜援金生活,卻需負擔約5000元租金,租住一間48呎的劏房,狹窄得只能睡地板。患有地中海貧血的多多,自小學一年級便對Lego(樂高積木)、甚至編程感興趣,但因無法負擔過千元的每月學費而無奈放棄。

現12歲的多多(左)與母親今年已是第12年請願,期望政府運用酌情權批准其香港身份證以留港照顧子女。(張浩維攝)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建議,政府應加速安排香港單親子女的內地媽媽酌情批准單程證來港定居照顧子女,而政府「補充勞工計劃」亦應公開和透明申請途徑,讓居港雙程證人士亦可以申請工作,自力更生;社協亦建議政府繼續維持在港續證政策,減省回內地處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