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輕鬆搬郁30公斤行李? 機管局引機械臂助員工四両撥千斤

撰文:陳嘉敏
出版:更新:

踏入復活節長假期,不少港人都會去旅行輕鬆一番。不過大家興致勃勃出遊之際,可曾想過我們的寄艙行李是如何抵達目的地?
原來,每日成千上萬的行李,經過全自動行李帶的檢查及分類後,最終都要靠員工徒手搬運入箱,再送往停機坪「登機」。機場管理局為了減低員工勞損及受傷的機會,斥資1.65億元引入160個機械臂輔助員工搬運行李,務求員工可「四両撥千斤」,節省氣力。

機管局員工每日需徒手將8萬件旅客的行李搬到箱中再運往停機坪。(吳少峰攝)

在大家辦理完登機手續,輕輕鬆鬆等上機之時,大大小小的行李篋正透過機場的行李帶進行檢查及分類,再進入最後一個程序──由地勤員工將同一班航班的行李搬入箱中,並運往停機坪送上飛機。

員工需徒手搬行李勞損大

香港國際機場作為全球最繁忙的客運機場之一,員工每日需要處理約8萬件行李,現時各大航空公司的行李配額大多為20至30公斤,可想而知此項工作對員工的體力及關節健康都是大挑戰。

機管局投資1.65億元引入160個機械臂輔助員工搬運行李。(吳少峰攝)

有見及此,機管局自2015年起進行測試,研究如何減輕員工的體力消耗及勞損程度,最後斥資1.65億元,分期安裝160個荷蘭製的機械臂輔助員工。機械臂最高可負重50公斤,員工使用時,只需要將行李拖曳到機械臂的圓形平台,就可輕鬆控制機械臂移動至合適的位置,再將行李推入箱中。

有了機械臂,員工只需用少許力將行李拖曳至臂上的圓形平台。(吳少峰攝)

機械臂助四兩撥千斤

機管局飛行區運作總經理姚兆聰稱,不論行李有多重,員工在機械臂輔助下都可「四両撥千斤」移動行李,減輕勞損。他說過往員工平均每年有約7宗扭傷事故,估計與搬行李有關,相信引入機械臂後,可減少受傷數字。

姚兆聰稱希望機械臂可以減少員工的勞損及受傷機會。(吳少峰攝)

姚兆聰強調,引入機械臂是為提高員工的工作安全,與效率無關,故不會因此削減人手;相反可減低對該工種的體力要求,即使體格不太強壯者甚至女士,將來都可以加入。

現時系統需以行李輸送帶上方的無線射頻閱讀器閱讀行李條碼中的資料,但姚兆聰說有時會接觸不良,需員工用人手協助,導致處理行李上有延誤。(吳少峰攝)

減行李延誤機會

姚兆聰又指,現時行李輸送帶上方安裝了一個無線射頻閱讀器,以閱讀行李條碼中的資料,不過由於兩者有一定距離,有時會「嘟唔到」,需以人手協助。引入機械臂後,由於承載的平台上已內置了無線射頻閱讀器,往後閱讀行李資料將更精準,減少行李延誤的機會。

機管局上月已完成安裝37個機械臂,最快於今個月底讓員工使用,估計至2018年第一季,就可以完成全數160個機械臂的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