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社會|SEN青年獲配對就業發揮所長 專家認證「有工作能力」

撰文:鄧康翹
出版:更新:

近年來各界關注建立共融社會,讓每個人在不同生活範疇都享有平等和尊重。然而在求職路上,特殊需要(SEN)青年往往處處碰壁,即使當中有部分人士於培訓後擁有職場技能或某些天份,仍未獲聘用,令他們未能一展所長。
今日(11日)在一個頒獎禮上,表揚支持共融就業的各界人士,有心理學家希望社會大眾和僱主加強對SEN人士的認識,以善用他們的工作能力。

2021-2022 協康會「共創可能」計劃嘉許禮,答謝各界人士在過去一年的付出 。(鄧康翹攝)

「共創可能」計劃協助SEN青年就業支援

賽馬會共融•知行計劃 — 協康會「共創可能」計劃,於2020年12月開展,聯同香港大學及另外三間社福機構,連繫家庭、僱主及社區人士,計劃著重發掘 SEN 青年特質,對應其個性作出合適的工作配對,結合職場的就業支援, 推動共融就業,培養青年成為斜槓族(Slash),為他們創造多元就業機會。該計劃今日舉辦嘉許禮 ,以表揚各界人士,包括家長、社區人士及僱主,在過去一年的付出及持續共同倡導共融就業部分。

參與計劃的SEN青年李駿聲(Jason)今年28歲,有高功能自閉症。他坦言在接觸「共創可能計劃」前,在求職過程上遇到不少困難,「每次寄求職信都有回音,但等到面試階段就會落選。」他曾做過影片編輯、搬運等工作,但都沒有一份工作能做得長久,「公司唔了解我嘅情況,同事會對我問太多問題感到唔耐煩。」

計劃針對SEN青年的強項提供斜槓工作機會。Jason曾幫助機構攝製短片、剪片、擔當短片主持等。在接觸不同的工作後,他找到了自己的生涯方向,現時於協康會的服務單位擔任中心助理,希望在日後可以成立一間工作室,專門創作電腦遊戲。

SEN青年求職困難 在職者疫情下亦被辭退

另一位SEN青年岑沚蒑(Iris),今年33歲,不善與人溝通,在求職路上同樣受過不少挫折,每到面試階段都未獲招聘。在參與計劃後令她能一展所長,中文打字能力是她的強項,能在一分鐘打超過50個字,曾因此獲獎。她在不同公司任職文員,對上一份工作是會計師助理,但受疫情影響被迫辭掉工作,她坦言當時很擔心,「好驚要搵工,好驚去見工又會落選。」幸得該計劃再次幫助,現時於協康會總辦事處擔任文書助理。

根據教育局的定義,有特殊教育需要(簡稱「SEN」)的學生是指在學習上有某些困難並需要特別教育支援的學生。局方資料顯示,2020至21學年在香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中小學SEN學生總共有64,996人,在全港約70萬名中小學生中,SEN學童約佔1成。

僱主應改變對SEN人士「就是工作技能較低」觀念

「共創可能」計劃團隊教育心理學家鄭光言指出,SEN青年不應該被看成是可有可無的人手,「喺疫情下,當公司需要削減人手,SEN人士係首當其衝被裁掉嘅一批。」他認為,社會大眾和僱主應加強對SEN人士的教育和意識,改變對SEN人士「就是工作技能較低」這個觀念,強調「SEN青年同樣有工作能力,都可以帶到畀公司有得益,成為重要嘅人手同資產。」

2021-2022 協康會「共創可能」計劃嘉許禮,答謝各界人士在過去一年的付出 。(鄧康翹攝)

嘉許禮表揚各界對共融就業支持

賽馬會共融•知行計劃 — 協康會「共創可能」計劃團隊於今日上午舉辦2021-2022 計劃嘉許禮 ,以表揚各界人士,包括家長、社區人士及僱主對計劃的支持以答謝他們在過去一年的付出及持續共同倡導共融就業部分。SEN 青年更參與嘉許典禮的製作、統籌、表演及工作坊,發揮他們多元才能,分享計劃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