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病人死因研訊 專家指病人非「無得醫」 遺孀聞言痛哭

撰文:伍凱瑩
出版:更新:

血癌病人2014年到瑪嘉烈醫院覆診時,疑因連番失誤,最終因大量腦出血不治。死因庭今(10日)就該病人的死因研訊續審,血液腫瘤科專家狠批,院方的連環失誤,加上主診醫生低估病情,病人最終返魂乏術,更直言:「唔係(死者)冇得醫,係由入院到昏迷嗰5個鐘,可以做好多野,但一樣都冇做到。」
遺孀聞言即伏在桌上激動痛哭,她又供稱,丈夫確知患病時,仍滿懷希望會把病治好,更安慰家人,卻突然離世,一家人都心如刀割。

瑪麗醫院內科部主任醫生鄺沃林指死者送院時情況非無得醫。(伍凱瑩攝)

死者連穗文,終年46歲,於2014年5月5日接受化療後,到瑪嘉烈醫院覆診,當時主診醫生認為他的血小板指數為15,未跌破指引中10的高風險水平,判斷不需要為他預防性輸血小板,只是安排他在5月7日及9日到醫院覆診,但院方又遺漏預約他於5月7日回院。連5月9日清晨因頭痛、頭暈緊急入院,院方前後拖延近5個半小時才為他抽血檢驗,他的血小板指數已跌至1的最低位,不適合做手術,留醫3日後不治。

專家指院方有3重連環失誤:

港大血液腫瘤科教授、瑪麗醫院內科部主任醫生鄺沃林,今以專家證人身份作供,他庭上狠批醫院有3重連環失誤:

1. 主診醫生在2014年5月5日誤判連穗文的病情,低估其血小板指數的下跌速度,沒有採取預防措施;

2. 院方沒有安排病人同年5月7日覆診;

3. 同年5月9日連穗文入院時風險已經很高,腦出血加上血小板低,死亡率可以100%,但多名醫護人員誤判輕重緩急,拖延抽血5小時,亦沒有治療他。

「我不能相信5個鐘無人有1分鐘為佢抽血,唔合邏輯!
港大血液腫瘤科教授、瑪麗醫院內科部主任醫生鄺沃林

專家指死者及早治療有望可救回

鄺教授嚴厲批評院方:「唔係(死者)冇得醫,係由入院到昏迷嗰5個鐘,可以做好多野,但一樣都冇做到。」又指:「如果當時及早治療,我相信(死者)可以救得返!」。

遺孀聞言情緒激動,不斷痛哭,抬頭仰天努力忍住眼淚,死因裁判官唯有休庭片刻,讓她平伏心情。

病人遺孀黃惠珍聽到丈夫並非「無得醫」即在庭上痛哭起來。(伍凱瑩攝)

遺孀指丈夫患病時仍不斷安慰家人

遺孀黃惠珍稱丈夫2014年突然確診患癌,心裡仍然滿懷希望可以痊癒,積極覆診,更時常安慰家人:「入咗醫院,醫生一定會醫好個病」。5月9日丈夫感到頭暈頭痛,黃想陪他入院,他反而勸黃留在屋企照顧子女,直至數小時後醫院突然致電黃,稱丈夫已經昏迷,要家屬「嗱嗱聲趕來」。

女兒問:點解爸爸未回家?

最令黃難以忘懷的是,趕到醫院後看見丈夫不斷吐血的情景:「親眼見佢,叫佢一聲,佢啲血就噴哂出來...佢可能好想同我講野!」事隔3年再憶起,仍不禁掩面痛哭。黃哭訴:「選擇去醫院點解係錯?」3年來她覺得難以面對3名子女,每日都會想念丈夫,去年女兒更問她:「點解Daddy都未返來?」令她倍感傷心,又稱人生中最遺憾是不能在丈夫昏迷前,未能聽到他說一句話。

專家指院方有多番失誤。(資料圖片)

指主診醫生未有顧及臨床判斷

瑪麗醫院內科部主任醫生鄺沃林指出,連在2014年5月5日覆診時,主診醫生沒有考慮病人接受化療後血小板和白血球數量下跌得非常快,增加出血和感染風險,憑鄺自己的經驗,他估計連在5月5日黃昏的指數已經可以低過10,應該先為他預防性輸血小板,主診醫生不應依賴指引而不顧臨床判斷

院方忽視病人頭痛可能與腦出血有關

即使如此,鄺認為即使之前有失誤,若5月9日及早斷症和治療,仍有很大機會救回連穗文的性命。

他狠批駐院醫生看過連穗文的醫療紀錄,知道病人血小板低又有頭痛,應聯想到他可能正在腦出血,更指腦出血加上血小板低,死亡率可以100%,甚至比心肌梗塞病人更危急,但原本花1至2分鐘就可完成的抽血工作,院方竟拖延逾5小時才做。

他指事件顯示醫護人員錯誤判斷輕重緩急,警覺性低,「根本唔覺得(死者)係一個問題」。

專家作出四建議

他認為連穗文接受化療後病情好轉,原本不應該因為腦出血死亡,建議院方汲取今次經驗,作出系統性改善,包括:

1. 提高醫護人員對血小板低危急病人的警覺性;

2. 培訓醫護人員、建立系統分類緩急病人;

3. 提高團隊精神,避免分工卸責,每名醫護人員對病人都有責任;

4. 提醒醫生指引只是建議,並非硬性規則,要按臨床判斷。

醫管局醫生向死者家人作深切慰問

醫管局律師庭上代表局方和全體血科醫生,向黃致以深切慰問。律師強調,事發後醫院已增加一名資深護士覆檢病人的預約,院方有既定機制可以為病人快速抽血檢驗,重點是醫護人員有否緊急處理死者當時的情況。

案件編號:CCDI516-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