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手推車上一老伯 朝早送菜晚露宿

撰文:洪琦琦
出版:更新:

凌晨3時,城市仍在酣睡。
「咻!」一聲,只見一輛鮮紅的士飛馳而過,劃破深宵的謐靜。何伯猛地醒了過來,他舒展雙手,往前一伸,厚實的紙皮硬生生擋住了去路。搔一搔腦袋,何伯緩慢地拉直身軀,「床架」頓時伸展,橫向推開,中間透出一個空隙。機靈的晚風伺機鑚了進來,他猛地打了一個噴嚏。橋下的一部手推車,車架上放了八個菜籃,再以兩個紙皮箱覆蓋,低調地停泊於街角。任誰路過也不會察覺,這毫不起眼的手推實,其實是何伯的床、他的家。

何伯露宿街頭十餘年,從來沒有離開沙田。(潘安奇攝)

64歲的何伯是居於沙田的露宿者,8個菜籃為地基,2個紙皮箱對口擺放,形成一個有屋簷的床位,薄木板擱在倆個紙皮箱的對口處,充當趟門。「這很結實的,凍時裹著厚毛毯瑟縮在內,暖的很!」輕拍紙皮質料的墻垣,他自豪道。途經此處,或許會以為這只是雜物擺放,實在預想不到裡頭竟躺著一位約5尺高的老伯伯。

何伯在以兩個紙皮箱組成的蝸居內,緩緩起身。(洪琦琦攝)
我不返工才累!
何伯,露宿者
何伯每日都一手騎著自行車,一手拖手推車,穿梭於車輛巴士之間。(洪琦琦攝)

沒有申請綜援或公屋,何伯替食肆運送蔬果維生。他自嘲「硬骨頭」,一周工作7日,卻從沒喊累,「我不返工才累!」何伯調皮笑言。凌晨3時起床,4時開工,先到沙田街市收集鮮菜,再運送至各間餐廳酒樓,平均一間酒樓需運送八籃菜,每籃重逾10公斤,「要趕在師傅(廚師)上班前把蔬菜送到。」

腳踏單車   手推菜車  每日為九間食肆送菜

何伯每日送四間酒樓,五間餐廳,他左腳有舊患,行起路來一頓一拐,走路尚且如此,怎麼搬運?何伯眉毛一挑,示意他身旁的一輛自行車。繁忙清晨,沙田市車水馬龍,何伯把一箱箱沉甸甸的菜籃堆在小推車上,一隻手操控自行車車盤,另一隻手則拉著小推車。巴士不時從身邊駛過,何伯從容閃避,神色自若地在馬路上飛馳。

何伯每日都需拖車小推車,由沙田街市騎到禾輋。(洪琦琦攝)
我是能人所不能!8箱菜,你估小事?
何伯,露宿者
何伯全年無休,每個月卻只是賺取約莫4000元的收入。(洪琦琦攝)

由沙田街市拖到禾輋,上千米的距離是家常便飯。「我是能人所不能!8箱菜,你估小事?」終日役役,卻只賺取每個月余4000元的微薄收入,「野(工作)就做得多,錢就賺得少,我的生活基本上就是這樣。」瞇著眼睛,何伯笑言。旁人耳裡聽似苦澀的話語,出自何伯的口,卻顯得如此輕盈,沒有一點重量。

何伯把8箱菜搬到小推車上,菜箱堆砌起來已超越何伯身高。(洪琦琦攝)

工作至中午結束,午膳後,何伯愛到沙田公園的露天劇場消磨時間。若大的圓形天幕下,音樂悠揚。從懷舊歌曲到流行音樂,粵曲到西洋音樂,他通通都愛聽。花甲之齡卻仍蓄著一頭黑髮,何伯笑言,音樂助他清空思想,「沒什麼思想(意指煩惱),所以顯得年輕。」何伯沒有瓦頂四壁,家當只限一輛自行車,8個菜籃與1個小推車。兩袖清風,反而活得輕鬆瀟灑。

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7成8的私人永久性房屋的每月租金為6000港元以上,何伯每個月的薪金只有約莫4000港元。(【潘安奇攝)

學者統計:沙田有17名露宿者

香港城市大學聯同多個非政府組織,於2014年發表一項全港無家者人口統計。統計顯示,全港有663名無家者,沙田區有17名。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沙田區有四成五人的每月收入1.5萬元或以上,而七成八的私人永久性房屋的每月租金為6000港元以上。

不論夏冬,何伯長年都穿著這雙黑色人字拖。(洪琦琦攝)

無家者統計亦顯示,4成的露宿者在過去的六個月內均有工作。然而,由於接近5成的露宿者只達中學教育程度,因而無家者多從事如清潔、地盤、裝修等基層工種,4成2露宿者每月月收水平少於5000元。

生活不易,何伯卻永遠笑臉迎人,話尾總是以呵呵呵的爽朗笑聲結束。(潘安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