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錄213宗「衞生署」電騙涉2.3億 歐家榮點出三大行騙手法

撰文:孔繁栩
出版:更新:

「呢個係衞生署電話,依家懷疑你涉及…」相信近月不少市民都收到類似的來電,警方指今年首7個月接獲213宗假冒衞生署報舉,損失金額高達2.3億。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傅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歸納三大行騙手法,分別使用「+852 2125 2125」訛稱疫苗紀錄有誤、WhatsApp短訊告知成為密切接觸者及Email通知涉及新冠管制品郵件。

歐家榮強調,衞生只會在市民確診、成為密切接觸者及涉違防疫規例時,才會主動聯絡市民,重申絕不會索取敏感資料,如有懷疑可要求對方提供職員資料,向衞生防護中心查證。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傅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余俊亮攝)

警方今年1至7月接獲956宗電話騙案,損失金額4.7億元,當中213宗即兩成為假冒衞生署電騙,損失佔整體約五成涉2.3億元。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傅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指出,不時接獲市報舉報,近日趨向嚴重,騙案手法主要歸為以下三種:

騙案一:

騙徒使用「+852 2125 2125」致電市民,歐家榮指,「2125 2125」是真正衞生署疫苗接種計劃查詢電話,但以「+852」開頭,有機會是海外電話騙案。騙徒使用預錄語音,指市民接種第一或第二針疫苗紀錄有誤,導致無法接種第三針疫苗,要求提供個人資料作實

騙案二:

騙徒使用WhatsApp偽冒疫情中心職員發出短訊指,指大數據檢查到市民的行程碼是疑似密切接觸者,要求加入騙徒WhatsApp作核對之用

騙案三:

騙徒發送Email,指市民涉及新冠病毒管制物品、郵寄物品等,並偽冒衞生署職員,以真實查詢電話及地址,混合虛構工作人員及編號,要求市民提供資料調查

+3

衞生署不會索取敏感及財務資料

歐家榮指出,衞生署聯絡市民時,會提供相關資料核實雙方身份,收集的資料一般涉及流行病學調查及密切接觸者追蹤,並不會要求提供敏感及財務資料,他表示,衞生署只有三個情況會致電市民:

一,衞生署會致電確診人士,進行個案追蹤工作,例如安心出行紀錄、密切接觸者資料等,確診人士如經政府檢測或自行上報,衞生署才會有其紀錄,若市民並沒有確診是不會收到來電

二,市民若成為密切接觸者,衞生署會聯絡確認,並會提供市民與患者接觸相關資料,若來電未能說出資料,相信是騙案

三,衞生會致電市民作出執法工作,例如沒有遵守強制檢測、需要安排隔離、違反「紅碼」出入規定、曾佩戴手帶外出等。歐家榮強調,市民理應知道自己有否違反相關規例,如收到類似來電應提高警覺

本港今年首7個月錄得956宗電騙,較去年同期上升六成,損失金額高達4.7億元,當中95%損失來自「假冒官員」。(余俊亮攝)

可致電1823或防護中心查核來電身份

歐家榮表示,電話詐騙嚴重影響衞生署抗疫工作,令市民信心度下降,損害工作效率,他提醒市民,如有懷疑可致電1823,或衞生防護中心熱線2125 1111/2125 1122/183 0111,核實授權人員身份。

東九龍總區刑事總部高級警司鍾麗詒指出,警方近日調查發現,有騙徒甚至利用6或9字頭的手機號碼行騙,呼籲市民如有懷疑,可致電18222查詢及舉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