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港大專家稱無大爆發風險 倡以快測取代入境核酸檢測要求

撰文:馬煒傑
出版:更新:

政府正積極研究調整抵港檢疫安排,政府抗疫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四位專家日前撰文指,社會基本已建立防重症屏障,應盡早復常。其中一位參與撰文的專家、港大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今早(21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新冠病毒現時的殺傷力已較低,重症及死亡數字都較少,大部分確診者是輕症甚至無症狀,港大的即時有效繁殖率亦是在1之下,相信新冠疫情假以時日可受控,不再大爆發。
至於入境人士,金冬雁稱,可減少進行核酸檢測,改為多做快速抗原測試,第3至6日如隔日做三次,都可以找出98%患者。

▼9月12日 中秋節補假市民入西貢遊玩▼

+10

金冬雁指出,疫情有自己的規律,現在正處於跌勢,當病毒找不到可以感染的人便會停下,但要到零確診應該「冇咩可能」,確診數目應該會維持在一千至二千宗之間。另外,病毒現時的殺傷力亦較低,重症及死亡數字都好少,99%的確診者是輕症甚至無症狀,港大的即時有效繁殖率亦是在1之下,形容香港現時並無一個合適的土壤令病毒大爆發,他以學校為例子,學生每日快測有效防止爆發,每日學校約一百多人確診,除開每間學校只有2至3人,數字上並非特別多。

金冬雁香港現時並無一個合適的土壤讓病情進行大爆發,相信新冠疫情假以時日可受控。(網上圖片)

對於認為應將現在的疫情視作第六波,金冬雁解釋,因為毒株已變成BA.5,加上上一波已到底,之後又再上升到現在的水平。

他又認為2至3月時有不少長者因疫情離世,是完全可以避免,現在有疫苗、口服藥等作保護,加上九成市民已經有比較強的中和抗體,即使再出現爆發亦不會如2至3月般嚴重。至於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曾批評將新冠與流感比較是選擇性偏誤,他認為重點是2至3月的高死亡數字是可以避免,是因為當時不少人無完成接種疫苗,「計咗個死亡率唔係咁。」

▼9月17日 楊何蓓茵及麥美娟出席「上門鼓勵長者接種新冠疫苗先導計劃」▼

+9

金冬雁認為現時最大隱憂是長者的疫苗接種情況,因無辦法強迫人接種疫苗,所以用疫苗通行證提供誘因是必須,建議無完成疫苗接種的市民應恆常進行抗原檢測,一旦確診便使用口服藥。他指出現時未打齊針的市民其實比例很小,可以用雙管齊下的方式,未完成接種的市民尤其是長者多做檢測,集中保護長者,因他們是最易染疫死亡的脆弱群體;其他人群例如年輕人等無接種疫苗感染的機會都較高,因此有需要疫苗通行證,「如果佢哋唔想打,係要畀啲限制佢」。

▼9月14日 縱橫遊首個日本「半自由行」旅行團出發▼

+3

至於入境人士,金冬雁提出可減少進行核酸檢測,改為多做快測,如連續做三次,或在抵港三至六日內隔日做,可找出98%患者。現時輸入個案的佔比好少,社區個案佔更多,加上香港無條件再出現2至3月的大爆發,可以將「0+7」時的檢測更簡化,以最細代價換最好效果。另外,上機前的核酸檢測亦可用抗原檢測代替,將核酸檢測用在最需要的地。

至於建議患者處方口服藥後病情好轉可以出院,金冬雁稱,CT值在25以上的患者傳染性好低,即使院舍長者亦可以此方法處理,將患者隔開一段時間可提高安全性。戴口罩應為最後撤除的措施,因戴口罩的代價不大,反而除了防到新冠外,對流感亦有保護力,當第六波過去後,冬天都過去後可再考慮除下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