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靈頓街地下公廁擬評二級歷史建築 歷一世紀現存最古老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古物古蹟辦事處最新建議,將中環威靈頓街公廁列為二級歷史建築,該公廁建於1913年,歷經逾一個世紀後,是現今唯一仍對外開放的地下公廁,亦是現存最古老的公廁。
另外,灣仔吉安街9號的三層唐樓、大埔「李氏宗祠」和同區位處錦山的住宅「超廬」亦獲評級,前兩者擬議評為三級,「超廬」則建議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古諮會將於下周四(8日)開會討論。

+4

三角公廁逾百年歷史

擬議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公廁為威靈頓街公廁,位處中環威靈頓街及皇后大道中交界,藏於地底,市民要走下一條長樓梯才可如廁,而這個大路中的三角位,亦為它帶來「三角公廁」的稱號。

該公廁建於1913年,至今已有109年歷史,歷經逾一個世紀風波後,仍然屹立不倒,是1890年因爆發鼠疫而建的公廁中,唯一仍對外開放的地下公廁,而該公廁只有男廁,亦反映過百年前華人社會重男輕女的思想。100年過去,威靈頓街公廁曾多次翻新,惟公廁外部仍保留銀色拱形設計的欄杆,走落公廁的樓梯有充足光線照射。

灣仔吉安街9號。(Google Map截圖)

灣仔吉安街9號的唐樓亦擬評為三級歷史建築,該私人住宅建於1915年,鄰近一級歷史建築「藍屋」。根據地產網站資料,該唐樓樓高三層,每層各有一個單位,地下大門設有大閘外,旁邊亦有拱型樓梯駁上樓,二三樓則為複式單位,實用面積合共992平方呎,該兩層的業主今年一月曾出售單位連露台,售價1,450萬元。

餘下兩個有望「升格」的建築物均位於大埔,擬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為建於1934年、鄰近舊大埔墟火車站的大埔錦山「超廬」,以及建於1907年以前的大埔蓮澳13號「李氏宗祠」。

另外,古蹟辦亦審議西貢大浪及鹹田共25個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最終有16個有望成為歷史建築,包括建議評為三級的大浪18D號「育英學校」和其廚房及廁所,估計該校建於1950年代,至今已有約70年歷史。

根據天主教教區刊物《古道行》,該校早在戰前建立,為私塾形式,當時神父聘老師教授村民中文、數學和中國歷史等科目,但卻無提供英語課。惟戰後,大浪村民陸續遷出,該校至1977年已再無學生就讀,直至80年代,教區將已荒廢的育英學校改為「天主教營地」,供公教青年使用。

至於上次古諮會會議中,古蹟辦建議對被納入市建局九龍城重建計劃的「李基紀念醫局」不予評給的建議,當局在一個月公眾諮詢後,仍維持不作評級的決定,若古諮會通過有關建議,李基紀念醫局將「升格」失敗,意味日後活化或重建時不會「綁手綁腳」。